疯狂的马戏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王雷 本章:疯狂的马戏

    马戏团来了,辛亥年二月,马戏团来到了广州。这不是一般的草台班子马戏团,它具有国际的水准、超豪华的演出阵容、超一流的舞美灯光。光演出道具就有几十个集装箱,规模可真够大的。

    巨幅的广告牌上写着:想看高科技大型幻景魔术大变活人吗?想看惊险刺激的真人驯兽表演吗?来这里吧,这里可以满足你的一切感官需要。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不敢想的,让我们共同见证奇迹的发生。

    吹得够玄,有这么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马戏团诞生于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全名“美洲幻术马戏杂艺团”(Americas imaginary technique circus mixed skill group)。现在它远渡重洋,千山万水,带着美国人民的热情奔放、带着异域风情,来到了中国,这是世界巡回演出中国首站。它的到来,必将会架起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中美两国人民马戏文化的交流。

    不过仔细一看,有点失望。名字是国际化的,可马戏团全体成员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有什么不对吗?他们是华侨,已经合法取得美国绿卡,照样是国际友人。再说了,大家是来看马戏的,不是来看肤色的。

    马戏永远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当然大人也不排斥。这几天大人、小孩一起上,一起涌入东校场演出大厅。

    演出怎么样?精彩,那是相当地精彩!

    人气怎么样?火爆,那是相当地火爆!

    上座率怎么样?爆满,那是相当地爆满!

    人太多了,室内坐不下,又改在室外的燕塘大操场演出。

    生意好了难免会有人妒忌,各种各样的敲诈勒索随之而来。马戏团人生地不熟,必须要安抚好地头蛇。谁是地头蛇中的老大?自然是负责维持治安的广州将军。于是马戏团的老板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尊敬的将军阁下:我们是万里之外的华侨马戏团。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可我们同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脉相连。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现在,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回来了,并给您奉献一台最好看、最刺激、最惊险的视觉盛宴,恭候您和您全家的到来,让我们海外游子感受到家的温暖。”附:节目演出单、贵宾套票。

    将军看了看,就这节目,狮子啊,老虎啊,咱从小就玩这个长大的,直接射杀了事,还驯什么驯?明儿我又要去森林中找华南虎取乐了,那才叫真实刺激。想让我去捧场,还不够格。

    不来?马戏团还有办法,早料到这样级别的官员,一次是请不来的。

    马戏团终于下血本推出了精心准备的压轴大戏。他们有充分的信心预测将军这次绝对会来,因为演出绝对刺激、演员绝对天王+巨星。

    马戏团老板又写了第二封信:

    尊敬的将军阁下,您想象过高高在上俯瞰一切的快意吗?您想象过插上翅膀自由翱翔于蓝天的惬意吗?您想象过在微风中和白云轻轻说着悄悄话吗?您想实现几代人心中的航天梦吗?您想让一切变为现实吗?一切皆有可能,可能就在马戏团里。马戏团将圆您这个梦想。最精彩的压轴大戏在等着您,最天王的巨星将和您亲密接触。只演一场,保证决不加场。农历初十,蓝天白云,与您有约;燕塘操场,空中飞人,不见不散。

    将军动心了,任何人都会动心,好奇心谁没有?

    早这样写就好了,什么黑头发、黄皮肤血脉相连,让人看了提不起兴趣。看马戏要的就是刺激,不是爱国。

    农历初十,将军一早就兴致勃勃地赶来了。操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看热闹的、摆地摊的、为了圆航天梦想的,一个个拖儿携女,只为了见证一段传奇,中国人飞上蓝天的传奇。

    演出开始了,大家屏声静气,翘首望天,焦急地等待着空中的活人。

    一百年前,就能飞人?还是空中飞活人?

    当然可以,其实很简单。它有个专业术语:氢气球载人飞行。

    道具是一只气球,用硫酸和锌片制造氢气充进球里。氢气球有六尺宽、二十五尺高,球下面悬一个帆布座椅。在大操场空地上竖三根竹竿,将气球用绳子系牢固定在竹竿上,人坐在椅子上操控。

    观众愤怒了,将军有点坐不住了。弄个气球飘飘,这也叫实现几代人的航天梦想?也太低估观众的审美水平了吧。

    观众纷纷抗议:“太侮辱我们的智商了,退票。”

    心中伟大的梦想眼看就要被一只气球给糟蹋了。

    先别急着退票,这只是活跃气氛的热身,正式演出还没开始。马戏团可以侮辱普通观众的智商,绝不敢侮辱将军高人一等的智商。

    传奇开始了,巨星出场了。

    巨星在天上,一个有着翅膀的“怪物”,发出刺耳的轰鸣声,呼啸着而来。突然,怪物俯冲直下,人群发出尖叫,闭上了眼睛。眼睛一闭一睁,传奇就这么来了,航天梦就这么实现了。

    驾驶“怪物”的人叫冯如。

    冯如,有着纯正血统的中国人;东方的莱特,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试用者、飞行者;享誉全球的特级飞行员,高空表演的创始者。

    这么多的“一”足以说明演出绝对地物有所值。

    将军看得绝对地过瘾,早知道多要几张VIP套票,让同事们也开开眼界,毕竟活人上天不是任何时候想看就能看到的。

    他突然思如泉涌,来了一句:我看的不是气球,是传奇。

    回来的路上,将军头脑里有个宏大的规划。未来几年,要大规模引进制造这个能飞的玩意儿;就在燕塘设立一个国家飞行员培训基地,让更多的中国人早日实现飞上蓝天的梦想。自己顺便也抽空练练,最好能上天,让洋妞对着我也能说几句“啊拿我油”(I love you)。

    正想着呢,一个不速之客突然冲到轿前,手持五响快枪,对着他是一阵乱射。将军太阳穴、脑门儿、脖子、身部各一枪,最后一枪没响,卡壳了。

    这个刺客有点狠,下手够狠,枪法够准。

    刺客叫温生才,马来西亚华侨,钟表修理工人;将军叫孚琦,满人。

    杀完人,温生才慢悠悠地拿着手枪往孚琦尸体上擦了两擦,又潇洒地将枪管凑近嘴边,轻轻地吹了一口气。

    吹完气,温生才又慢慢拍拍身上的灰尘,对着孚琦的尸体轻蔑地冷笑着:“早就和你说过惊险刺激,还不信偏偏要跑过来,不能怪别人。”

    快撤吧,这不是演戏背台词的时候,回去慢慢和同志们聊吧。

    可温生才已经回不去了,时间耽误得太久了。

    现在你该知道了,一切都是一场戏,马戏团导演的一场戏。

    马戏团的上上下下都是革命党,他们早就想排演一出大戏:暗杀。

    一场游戏一场梦,孚琦带着未竟的航天梦走了。他终于可以上天了,在蓝天白云间任意地遨游。

    这是辛亥年的又一声枪响,孚琦,“光荣”地成为了第一个倒在枪口下的正部级官员。①

    <hr />

    注释:

    ①马戏团暗杀孚琦史料主要来源于罗锦泉口述,载广州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史料专辑》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4页。


如果您喜欢,请把《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疯狂的马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疯狂的马戏并对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