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子弹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王雷 本章:疯狂的子弹

    眼界开阔了,道理明白了,身体强健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占山头,找兄弟。

    不管干什么首先要宣传,温朝钟在家乡成立了“风俗改良会”,他找准一切机会,在人多的地方进行宣传。

    什么场合人多,情绪又激动?

    办喜事和办丧事的地方。

    于是温朝钟每天必做的一项运动就是竖起耳朵,听鞭炮声,哪儿有鞭炮他就以博尔特的速度第一时间冲向那儿。

    逢到办喜事时,温朝钟就说一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天底下将来没有压迫,大家都有衣服穿,不用我脱衣服。说到兴奋处,温朝钟咧嘴大笑,他笑大家也笑。本来就是喜事,又有好的盼头,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办丧事时,温朝钟就和大伙儿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军怎么成批成批地杀内地的老百姓。说到动情处,号啕大哭,他哭大家也哭。亲人刚去世,心里正堵得慌,又听到这么悲惨的故事,这是一片哭的海洋。

    欢乐着你的欢乐,悲伤着你的悲伤。“风俗改良会”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大家纷纷加入,影响遍及川鄂边。

    看来温朝钟一点都不恍惚,他玩儿的不是恍惚,是智慧。

    人心调动起来了,改良可以硬一点了。于是“风俗改良会”变成了“铁血英雄会”。

    铁血离不开枪炮子弹,温朝钟带领大家自制枪炮,将青杆树挖空,装填火药、沙子;从外地买来钢铁,设红炉炼制兵器。

    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到温朝钟的身边,随着规模的扩大,更名为“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遍地都是铁血的英雄。

    是时候了,枪在手,跟我走。

    宣传够了,人心齐了,枪炮有了,英雄遍地,该要竖旗了。

    所有的铁血英雄们都汇聚到凤池山。

    凤池山位于川鄂交界处,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只有一条小路通山顶,易守难攻。

    1911年1月3日,大旗在凤池山头高高飘扬,上书“奉天承命,扫清灭洋”。温朝钟整日辗转于四乡招募兵马,士兵一律剪去发辫,佩带白布臂章,外衣前后粉书“国民军”。温朝钟是理所当然的国民军总司令。

    决定性的历史时刻到了,在高山之巅,温朝钟举枪在仰望。不是打鸟,是要打出一段铁血传奇。

    子弹飞出去了,1911年第一颗子弹飞出去了,铁血来了。

    “出发!”温朝钟带着弟兄们走进了历史。

    国民军兵分两路,很快攻克大山脚下的黔江县城。

    黔江城炸锅了,都传说温朝钟带领十八路反王起义。说书的正在添油加醋,突然停住不讲了。原来是温朝钟亲自在县衙门口设坛讲演,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大家从此都不恍惚了。”

    国民军总司令部大厅挂着一副对联:云雾漫天看何人重开世界,干戈遍地由我等再握乾坤。横批: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么容易就成功了?成功得太容易了,让人有点快感却不敢喊。

    还没来得及享受这种快感,清军围过来了,四个省的清军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温朝钟势单力薄,只有突围。边打边退,边打边散。最后来到了一座山——飞龙山,飞龙山上有座庙——飞龙庙,飞龙庙里没有人,和尚早跑光了。温朝钟带领几十个兄弟困守在庙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弟兄们劝温朝钟学李闯王暂时转移,东山再起。

    一个人可以走,但几十个兄弟走不了。

    温朝钟刚刚做了个艰难的决定,点燃了一把火。

    不是烧庙,是将士兵花名册付之一炬。他看着众兄弟,淡然地说了一句:“首其事者当其难,何逃焉?”说完走出庙外,面对清军神色自若,“我温某也,一切皆我所为,不与他人事!”

    1911年度第一段铁血传奇终结在了飞龙山上!


如果您喜欢,请把《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疯狂的子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疯狂的子弹并对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