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国际贸易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皮埃尔·皮卡尔 本章:十三、国际贸易

    中国打破了所有记录,为自己戴上了世界贸易第一名的桂冠!尽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总量相对于进口总量有明显下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仍然日益增大,甚至超过了几年来稳居榜首的德国。

    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资本的交换活动。这项活动早在十几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社会了,如“丝绸之路”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广为人知的世界贸易活动。

    悠久的贸易传统

    自公元前3世纪起,(在此之后一直持续了近1800年),多条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商业通道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丝绸、香料,当时的技术以及中国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纸币、印刷术等都得到了传播。贸易为欧洲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商品贸易并不是新兴事物。现代商人没有任何创造,如果一定要找出点什么,他们只是创造了一些新的“游戏规则”:政策法规,国际组织,以及对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贸易的广度、分配、多样性和高效性的限制。

    正像丝绸之路对于商业的作用一样,国际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同时创造出经济活动中更多新的角色。国际贸易重视创新,鼓励竞争,刺激经济,有助于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以及思想的交融。

    因此,尽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大变动,国际贸易仍然有助于市场上活跃的企业发展壮大,有助于巩固世界性的经济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由于中国和其他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作用,2010年,世界贸易总量将增长13.5%。

    在中国,出口的增长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资金,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生产潜力,而且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昭示着中国的世界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了金融危机,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未来领跑者。

    国际市场营销

    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仍在继续向前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提供的数据,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215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23.2%,出口增长10.3%。

    由于对外部原料及多种能源的大量需求,中国进口总量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出口,与2008年相比,贸易顺差降低了36.8%。

    渣打银行(Standard Cered)经济学家公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的二倍,占世界总量的24%。当前,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的9%。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82980亿欧元,高于美国的173250亿欧元。当然,在全球性经济增长的大周期中,中国不会是唯一经济总量上升的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东盟、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国。

    另外,在加强与世界各国贸易活动的同时,中国还是欧盟和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一直是中国的三大贸易合作伙伴。

    2010年,中国在全球各地贸易额均大幅增长

    东盟:  +37.5%;

    巴西:  +47.5%;

    俄罗斯:+43.1%;

    南非:  +59.5%;

    印度:  +42.4%;

    欧盟:  +31.8%;

    美国:  +29.2%;

    日本:  +30.2%

    未来的扩张

    中国在各大洲及在大多数国家进行的贸易活动都将持续发展。举例来说,2009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中非贸易遇冷。而就在第二年,贸易形势就得以再次回暖,贸易额重新回升至每年1000亿欧元。

    中国与日本不仅在领海权问题上存在纠纷,在历史纠葛中关系时好时坏,而且在国际贸易的战场上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不久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取代了位居世界第三的日本。

    中国与印度商务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双方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解,也使得两国就领土争端问题举行的相关会谈得到缓和。

    至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我们是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话还是进行一次巨人之间的对抗赛呢?三大经济集团相互依存,关系忽冷忽热,既矛盾又复杂。

    中国、美国、欧洲,时而相互竞争,时而相互合作并建立起新的力量关系和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但是,针对中国和另一些经济高速进步的发展中国家,人们不禁提出一个问题,西方人算不算是称职的管理者?

    美国靠信贷生活,这已经一点都不新鲜了,但是这种状态是否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2009年9月30日,美国债务已经达到87170亿欧元,相当于当年84%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到2015年,美国外债将达到170000亿欧元。

    与此同时,美国赤字仍在加剧。美国债务主要被日本和中国吸收,当然还有少量由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共同承担。

    然而,贸易赤字这一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到中国的足够重视,因为出现问题的不只是与中国相关的贸易赤字。

    同赤字一样令人担忧的问题还有世界范围内美国和欧洲的巨额债务。正是由于这个问题,欧、美、中三方的贸易关系总是误解重重。如果中国——财富的积累者和就业机会的创造者的崛起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逆差对于美国、欧洲这些进口大于出口的的地区非常不利。

    在全球贸易的进程中,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国家的企业投入到一场浩大的收购竞争者的热潮中。

    出于对衰落的恐惧和失去大国身份的担心,美国和欧洲不得不优先发展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疲弱的欧洲人和夕阳中的跨国企业早已帮助中国完成了超级大国的蜕变。


如果您喜欢,请把《20年后中国和世界》,方便以后阅读20年后中国和世界十三、国际贸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十三、国际贸易并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