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66节

    有纪炀好友们带头嘲笑,再加上庶子身份不被大多数人待见,这笑话的人肯定更多。

    还扯出他个庶子,如今占着嫡子的位置,还诋毁嫡子等等。

    所以这庶弟母子不管去哪都被人笑话。

    这并不是重点,他俩最大的依仗,自然是侧室娘家,她娘家哥哥已经是户部左侍郎,前途无限。

    可化肥的事,因为牵扯纪炀,户部尚书直接把这明显能扬名的肥差交给户部右侍郎去办。

    让他平白捡了个大便宜。

    人家户部尚书其实并非针对他,只是明知道伯爵府嫡子庶子之争,还让人家嫡子挣来的功绩,给庶子生母家沾光。

    不是明摆着恶心人。

    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该避嫌的。

    但结果就是,右侍郎平白得了件好差事,左侍郎冷遇。

    两者对比,看笑话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让伯爵府嫡子庶子的矛盾愈发明显。

    至于站哪一边,自然看自己的立场。

    最让这件事变得好笑起来,还是伯爵府上书请功,伯爵本人向陛下请功,自然要把嫡子做的事算到自家头上。

    这样一来,又显得伯爵府家主有了偏向。

    庶子一脉更加难做。

    现在出门都会被嘲笑。

    陛下那边也有意思,并未夸伯爵府,而是夸纪炀本人,又添了去世老侯爷的赞扬,稍稍安抚老侯爷后人。

    勉勉强强算端了个水,却有明显对纪炀本人很有好感。

    纪炀未在汴京,却感受到汴京各种势力的热闹。

    当然,他也是热闹本身,不是他,没那么多笑料可谈。

    汴京内外,见过纪炀的,心道果然是他,只是比之前多了些本事。

    没见过的,十分想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满汴京哪个没听过纪炀的名字。

    纪炀本人则换上衣服,准备开始给官学招生了!

    正月二十了!

    该招生了!

    全县适龄上学的人数共计一百二十七人。

    他这边已经做好分两个班的准备,最好能让适龄的学生都过来。

    先教一个月看看资质,能继续读书的,那就教传统的四书五经。不能继续读的,那就学常用词,方便日常生活,方便找活计。

    从招生第一天起,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

    纪炀还带着江小子江乖乖过来,他俩的束脩自然是纪炀来给,还换上新书包,里面的笔墨纸砚也都是新的。

    就连久久不出门的滕显也走了出来,来送他这两徒弟上学。

    但没过一会,滕显立刻又回去,好像是他的葫芦研究到关键地方,不能打扰。

    他俩还算有功底的,进来之后自己写了名字年龄,然后乖乖坐到学堂里,两人报名的早,都在甲班。

    刘夫子看着,开口道:“反正要分甲乙两个学堂,要不然让男女分开?”

    其实在纪炀同意女子进官学的时候,刘夫子便踌躇过,可这扶江县算是纪炀一言堂,他说什么,下面根本没人反对。

    这会学生都来了,难道要男女一起上课吗?

    纪炀却道:“分开的话,女生的课只怕人数不够,男生的课却要爆满。”

    “而且一同教学,不会区别对待,大不了男女分开左右坐就好。”

    换了旁的夫子可能还要反驳,但刘夫子听过纪知县的一番话,最是敬重他不过,此事也就定下。

    陆陆续续,玉县丞夫妻俩,带着自家二子一女,凌县尉夫妻带了一子一女,还有家中两个侄儿过来。

    后面更不用讲,距离扶江县城最近的马家湾,三江村,玉家湖人户陆陆续续都过来。

    报了名,交了便宜的束脩,便能做到学堂里。

    先来的在甲班,后来的在乙班,以后还会根据大家学习内容不同,再进行分班。

    距离较远的上集村,凌家湖,则姗姗来迟。

    他们这两个村走路来县城至少要一天时间,按理说县里办官学来得学生都会比较少。

    可谁让这两个村却是整个扶江县最有钱的村子,他们这两处来的学生,甚至要更多一些。

    而且两个村做了准备,各自在县城寻个院子,再派村里两个门户专门在县城照顾全村的孩子。

    村里到时候给他们发月钱。

    这也是纪炀给的主意。

    他们两个村距离官学太远,不能每天都回家,所以干脆在县城有个落脚点,村里孩子们都在这,再有大人专门照顾。

    算是专门来县里读书了。

    其中上集村那边最先安置好,葫芦江家本就在县城做葫芦生意,提前安置处小院,再接村里二十多个孩子们过来。

    每家搬来米面作为口粮,再雇同村人过来照料。

    都是一个村的,大家也放心。

    那边凌家湖有样学样,他们甚至更有钱,安置得也很不错,各家更是舍得花钱。

    家中如今不用孩子们帮忙做事,一口气来了三十多个学生,也有不少女孩子。

    眼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进到官学里面,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心里十分感慨。

    换做前两年,哪想过孩子上学的事,没想到现在真的把孩子们送到书塾里,还有潞州城来的举人老爷教导。

    这可是天大的福气。

    之前凌家湖想开私塾,他们以为手头有银子,办书塾也简单。

    谁料找了好几个秀才老爷,人家都不愿意过来。

    有钱怎么样,有钱也要有人说情才行。

    秀才见到知县都不用行礼的,会去你这个小村子?

    更别说举人老爷了。

    现在知县大人请来潞州城的夫子,凌家湖干脆歇了自己办私塾的想法,如今这样也很不错的!

    官学!

    显然更好一点!

    纪炀看着来报名的学生,心里也是无限感慨。

    等学生们坐到位置上,纪炀跟刘夫子对视一眼。

    他们这官学,终于开了!

    纪炀笑着道:“差不多了,放鞭炮吧。”

    爆竹声响,他们扶江县的官学正式开张!

    从此扶江县也是有官学的县城了!

    不过好像有一个问题,报名的女学生,似乎特别少?

    加上乖乖跟玉县丞凌县尉家的孩子,也不到十人。

    这跟他名册上对比,差了太多。

    第43章

    扶江县五个村子, 适龄上学的男女孩子共计一百二十七人。

    现在到官学的,一共六十五人, 其中男生四十四人, 女孩子二十一人,人数相差一倍。

    看似没那样夸张,但里面凌家湖一家, 便占了九人,除开他们,再去掉乖乖跟县丞县尉家女儿。

    其他四个村子加起来, 也不过跟凌家湖人数一样。

    虽说第一年招学生,来了六十多个, 已经是扶江县百姓积极了。

    可跟纪炀的预期差得太多。

    甚至开个一个班就够了, 根本不用乙班。

    刘夫子见此, 反而安慰道:“百姓们不知读书的重要性, 这也可以理解。”

    “在农家, 六七岁的孩子都能做事,十三四已经不能称之孩子, 遇到早婚的, 甚至可以嫁娶。如果不是家境不错, 家里不会舍得他们这个劳动力。”

    官学一开, 各家都在算。

    如果自家孩子去读书,非但不能帮家里做农事,还要花费一月十文的银钱, 以后笔墨纸砚更要费钱。

    反正算下来,上学肯定不划算。

    这样一来, 直接有一批人, 不管家中是儿子还是女儿, 都不准上学。

    还有一拨人,认为女儿早晚要嫁出去,读书也是儿子读,便只送儿子去学堂。

    反正扒拉来扒拉去,全县适龄学子,只来了一半,其中还是男子居多,也找到缘由。

    其中凌家湖跟上集村距离最远,送来的学生最多。

    也是因为他们各家都有钱,特别是凌家湖,靠着化肥各家都富裕起来,家中琐事虽多,倒也不用一个劲地用孩子。

    这大概就是,越富裕的地方,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原因吧。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66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66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