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49节

    可纪炀却道:“别,我们就走扶江县直通潞州城的官道,就走这土路。”

    “这道路越坎坷,岂不是显得我们越心诚,越艰难。”

    他都亲自押送粮草去潞州城了,不要显得艰难一些?

    让知州通判他们知道一下扶江县的难处。

    他们扶江县,苦啊。

    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样的成绩,难道不应该奖赏吗?

    九月中旬,所有东西收拾停当。

    今年一共收了四十万六千零二十斤米麦的田税。

    比之去年多了十六万多。

    这样的进步,说是跨越性也不为过。

    十六万斤的主粮,若都送到前线,也不是笔小数目。

    这些粮食留下二成在扶江县,剩下八成全都送到潞州城。

    九月十六上午,纪炀带着手下共十人出发,押送三十三万斤左右的米麦出发。

    这里面有富裕的,就是怕路上有损耗,到了潞州反而不足应有的三十二万四千八百斤。

    事情看着繁琐,但稍有一件办得不好,便会被揪到错处。

    除了粮食之外,纪炀还带了精心写下的文书。

    说起来这文书对纪炀来说最为头疼。

    别说原身了,就是他自己,也对公文格式十分头疼,苦心钻研月余,这才有个模样。

    看来以后得空,不仅要看承平国律法跟堪舆图,还要看看当官必须要瞧的文书行文等等。

    否则不好糊弄了。

    如今也就这笔字还能拿得出手。

    纪炀一行人离开时,前来相送的乡亲们挤满路口,目送知县大人押送田税,心里无比感慨。

    他们这位大人来了不到两年时间,就让整个扶江县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这样的官员自然深受他们爱戴。

    玉县丞见此开口:“别想了,好好做事,等知县大人回来,看到我们葫芦作坊,化肥作坊,还有凌家湖的路修好,岂不是更让他开心?”

    说到路,玉家湖里长看了过来,小心翼翼道:“那我们的路?当初说常华县承担三分之二,我们承担三分之一,咱们这段一直没修啊,他们那边的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玉县丞胸有成竹道:“很快,很快就能修好,不用担心。”

    知县大人说过,最后那段路,常华县会抢着修的!

    果然,在纪炀走了没几天,常华县那边主动过来,说是县里乡绅们商议,从常华县到玉家湖官道的最后一段,不用扶江县动手。

    乡绅们自己凑齐银钱,把后面那段路给补上。

    主动过来说此消息的人玉县丞见过,就是上次来扶江县找知县大人的常德江,他手里田地不少,需要的化肥也不少。

    但他旁边那人,玉县丞只听说,而是第一次见,那就是华家家主。

    两人代表常华县所有乡绅地主家里说道:“我们几家虽中途才开始你们扶江县的化肥,可效果自不用说。”

    “如此的好东西,只怕其他县,甚至其他州都要过来购买,既如此,可要优先供应我们才是。”

    “这官道乃是咱们两个县守望相助的结果,不能辜负这段美意。”

    说白了,常华县的人,特别是种地的人,最明白化肥的作用。

    他们害怕化肥名声传播出去之后,其他地方花高价买走化肥,把他们常华县给拉下了,谁让常华县化肥售价低廉。

    优先卖给高价的买主,这点很正常。

    未雨绸缪,这些种地的乡绅们赶紧凑了二百多两银子,大包大揽地要把剩下的官道全都给修了。

    扶江县不用出人,更不用出力,便会有这么一条笔直的官道。

    玉县丞心里暗赞他们知县大人谋划过人,跟眼前这两位寒暄一阵,最后美美收下这份好意。

    看两人表情,玉县丞又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放心,我们知县大人说了,冲着即将修好的官道。扶江县的化肥作坊,优先保证本地百姓购买化肥之后,其次便是你们,咱们的价格是早就商量好的,就算其他地方出高价,也一定先卖你们的一百万斤。”

    得了这句话,常华县的常德江,还有华家家主,总算松口气,随即心里大喜过望。

    明年的时候,他们也能像扶江县一样大丰收吧!

    别的地方会怀疑扶江县的产量,他们可不怀疑,自家种田到一半的时候,才开始用这东西,可结果呢?结果也增产了!

    虽然看着没有扶江县这样夸张,但比之往年收成却有增加。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送走常华县的人,玉县丞算着时日,知县大人他们应该快到潞州城了。

    越接近潞州城,这边的路越好走,纪炀一行也越轻松。

    终于在九月二十一,纪炀看到潞州城的城门。

    这城门有着岁月雕琢的痕迹,看着坚实可靠,带着百年沧桑之感。

    潞州,也有千年历史的城池,自然不同。

    城门口守卫森严,两边各四名兵卫,中间小吏检查过往行人的文书。

    承平国对人员流动管理并不严格,这样查看只是确保没有伪造文书之人。

    运送田税物资的官府人员走右侧门,是另一行人监察。

    平日右侧门人烟极少,但九月十月,正是各地上缴粮税的时候,纪炀前面便有一个县押送田税在检查。

    看看人家那马车,比扶江县这边四倍有余,一看就是个大县。

    不过再大的县,回头还是一同住到官方客舍,所以纪炀朝前面那位知县拱拱手,都是同僚,一会再见好说话。

    谁料那个知县让人过来问了问,听到他便是扶江县知县,立刻主动前来,脸上堆满笑意:“原来是扶江县知县,真是久仰久仰,我乃丰邵县知县,今日一见果然仪表人才。”

    “不愧刚接手扶江县,便能让扶江县粮食翻倍的俊才啊。”

    丰邵县?

    纪炀朝他拱手:“扶江县不过小县,哪得黄知县如此夸赞。跟丰邵县比,我们实在差得太远。”

    之前说过,县里门户一千以下,是下县。

    一千到两千是中县。

    两千到三千是上县。

    其中虽然还有细分,但这样也差不多。

    那这丰邵县呢?

    这可是潞州城唯一的望县。

    方才说到两千到三千。

    如今说说三千以上的县,三千以上被称为紧县。

    而四千以上,上不封顶,则是望县。

    能被称为望县的,门户四千以上,人口最少也在五万朝上,土地更不用说。

    眼前黄知县所管辖的丰邵县,便是如此庞大的县城。

    纪炀的扶江县跟他们一比,估计连个大点的村子都不如。

    就算他们粮食丰收了,这位也不该如此客气。

    想着前面的税收不仅有粮食,估计还有大笔银两。

    那边兵卫们查验,自有手下们去办。

    黄知县跟纪炀则在一旁寒暄。

    只听黄知县尤为客气道:“能跟伯爵府公子说话,实在三生有幸。那扶江县能有您坐镇,兴旺起来指日可待。”

    哦,破案了。

    竟因为这个。

    纪炀似笑非笑看他一眼,开口道:“我不过是伯爵府弃子,黄大人不用这样客气。”

    黄大人摸摸自己的美须,认真道:“血脉关系永远斩不断,再说以公子如此本领,伯爵府大门只会为您敞开。”

    “有朝一日,您恢复祖父的侯爵位置,那也说不准。”

    “纪家开国以来便在朝中为官,如今不过落寞一代,您说不定便是重新撑起伯爵府的那个栋梁。”

    这夸的,纪炀都不好意思了。

    不等纪炀吩咐,黄大人又小声道:“您放心,知州大人说了,不给您生事。知道您身份的,也不会乱说。”

    如此知情识趣,纪炀此时明白,这位黄知县为什么能掌握那样庞大的丰邵县。

    纪炀拱手:“那就多谢了。”

    “不承谢不承谢。”黄知县原本只听过这位的名声,如今再一看,也觉得汴京说得不对。

    更觉得那位伯爵老爷糊涂。

    他家要是有这样聪慧的儿郎,还不当宝贝一样,直接指望儿郎们带黄家飞黄腾达。

    “日后您回了汴京,多为小的美言几句即可。”

    纪炀又笑,认真道:“以黄大人的才干,升迁指日可待。”

    “咱们陛下精明强干,知人善用,对臣子好得很,必然能慧眼识珠。”

    两人互相恭维,一齐去了潞州城漕司。

    潞州城内四监司,分别是帅司,漕司,宪司,仓司。

    原本四监司直属陛下,之后职位几经变动,统归知州管辖,再有通判监察。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49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49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