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道之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邓贤 本章:索卡道之战

    <span class="center">刘绍东(中国驻印军新一军50师149团二营四连少尉排长)

    1938年,我在重庆被征兵入伍,曾在简阳县暂编第二师四团任班长。1943年该团调入第50师149团,我随团到了印度。

    在汀江训练了近一个月后,1943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149团奉命开往离前沿阵地仅3公里之处待命。

    索卡道地形险要,一边是崇山峻岭,海拔3000多米,被原始森林覆盖着;山脚下左侧是孟拱河谷,再左边是孟拱河,河宽300米;由大山上流出一条小溪沟,宽20来米;有一条直通密支那的中印公路在山足下经小溪穿过,小溪上有座公路小桥。日军就依托这险要的地势,布置轻、重机枪火力阵地。阵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新22师的部队在这里攻了一个月都未能攻下。有一次,我亲眼见到35辆坦克攻上敌人的阵地,敌人向小河沟两边分开,让我们的坦克冲过去,日军步兵立即合拢来,狙击我军步兵,致使坦克与步兵失去联系,坦克只好五辆一组,向四面八方炮击,但日军用手雷、汽油弹向我军攻击,竟打伤3辆坦克。于是,上级指挥官决定派我们50师149团和美军一连从右边高山迂回包围敌人。

    我们每人带了三天的干粮。进入大山以后,全是原始森林,连太阳光也无法看见,巨大的树木倒在森林里,只听见飞机的回声,却看不见飞机和太阳。干粮吃完了,飞机又无法空投,有的士兵吃了生水,疾病开始在队伍里蔓延。幸好还有无线电通讯联系,我们只好回到原地待命,迂回包围没有成功。

    僵持了几天,上级决定:22师撤退下来,50师149团上火线。团里挑选了一支精干的队伍组成两个营,将全团的重武器集中,六0炮、150口径的大炮、山炮以及重迫击炮集中起来进行炮战。5月2日,我们进入了阵地。听见日军枪炮一响,我们就接连不断地用排炮去轰,将敌人的火力压下去。双方炮战激烈,还发生了空战。当晚,我们用了一个班去进行偷袭,侦察敌人的火力点,以便了解敌人的机关枪和大、小炮的火力从何处发射出来。第二天拂晓,天正起着雾,这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根据侦察到的情况,调集了全部炮兵,将所有的重炮集中发射,全团的轻、重火力一起开火,打得日军渐渐失去了声音。眼看着还有一挺机枪在不断地射击,我军便派了士兵冲上去,拿着刺刀硬拼。虽然日军大势已去,但此时只要发现有一个敌人,我们都会立即派人上去追杀。索卡道之战,我们连160人,伤亡50个人!在日军的每一挺重机枪面前,都有我们士兵的尸体,旁边的小溪已被士兵们的鲜血染红。我们终于将索卡道拿了下来。

    这次战斗中,我军共缴获日军汽车40多辆及其他军用物资。有时碰见美国大兵,他们总会问我们是哪个部队。我们回答:149。他们就会竖起大拇指,不断称赞“OK!OK!”有的甚至用生硬的中国话说“顶好!顶好!”

    不幸的是,在第二天的前进途中,一辆卡车在行进中触发了日军埋下的地雷,我被弹片炸伤左手臂,左眼至嘴唇的左面部成了重伤。连里立即把我送到了新平洋美军73医院医治。

    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和医院里的美军医生护士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得当时发给我的伤票是重伤票,护士们都格外关照我,我还把一张缴获的日本印发一元缅币送给一位美军女护士长作纪念。伤愈后我又回到了战斗中的密支那,但我左眼周围的面部,留下了黑色的疤痕,很多年后才逐渐淡化。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方便以后阅读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索卡道之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索卡道之战并对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