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磨刀霍霍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半只青蛙 本章:第248章 磨刀霍霍

    欧洲开战,中苏德三国联手,正快乐地在英国佬身上割肉放血。

    在欧洲,面对着苏德联手的恐怖阴影,英法联军只能畏惧地躲在马其诺防线背后,不敢动惮。

    中亚这个地方也已成了火药桶,英法两国迫于压力,对于苏联宣战,却是宣而不战。而苏联方面虽然也对英法宣战,但同样的,由于大清洗的伤害,斯大林对于开战也是十分地谨慎,他一直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十一月波兰亡国后,苏联决定趁着冬歇期好好地练练兵,解决在战争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而在亚洲,在远东,在中南半岛,正是英法力量最弱的区域。上百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通过广西、云南边境南下,进入老挝、北越,缅北三地,“收复失地”。

    最先被解放的是交通相对较方便的前“安南”地区,到十二月七日,英国海军在挪威海惨败时,从广西云南进入这一地区的解放军,已拿下了整个老挝,占领了北纬十七以北的越北全境。驻守在这儿的少数法国殖民部队,不是被歼灭就是被赶到了南越狭小的地带。阻碍解放军继续前进的仅仅只是道路交通问题,以及上级的决心。最多到十二月底,越南全境落入中国之手已不可避免。如今欧洲战事正酣,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面对崛起的新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都腾不出手来。

    当新中国打着“解放殖民地”和收复“自古以来”的“失地”的旗号,在中南半岛大肆扩张之时,东亚的另一个强国日本,也看着大口吃肉的中国狂流口水。

    日本目前的形势,国内经济情况虽然因为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而暂时好转,但是日本高层都心里有数,这两年日本有钱造海军搞军备,那是因为从英美大量借贷的结果。大和级战列舰所以只造一艘,一是日本没钱,二是李华梅也知道太平洋战争是航母的天下,三来也是向美国借贷时,美国政府提出的条件。日本只造一艘战列舰,让美国人很“安心”。

    看着新中国正在从衰弱的英法身上大口吃肉,堂堂的大日本帝国居然只能郁闷地在边上观望,日本国内上下早就蠢蠢欲动,只是苦于找不到上桌的机会,以及害怕美国的威胁。

    一方面,在李华梅的鼓动下,从十月份起,崇仁天皇就派出密使秘密访问新中国,和中国讨论“中日亲善,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话题,连口号李华梅都帮双方想好了: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如果说破的话,背后的意思就是“亚洲是中国日本的亚洲”。

    中日间的秘密谈判持续了一个月,到十一月底时,双方就“建立未来的亚洲新秩序”方面,达成了一份双方都基本满意的妥协协议。

    对于未来的“亚洲新秩序”问题,中日间的利益冲突并不大。中国方面,由于有李华梅这个大卧底,非常清楚日本的底线。而日本方面,同样有李华梅帮忙“勾通”,也大至了解中国的底线。双方很快就在亚洲地图上规划了未来各自的势力范围。

    中国所画的“地图”是,未来的亚洲,整个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以及马来半岛,全部都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

    而日本方面,则通过“地图开疆”,得到了除了加里曼丹岛外,整个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岛。

    加里曼丹岛是双方争执的焦点,因为林汉看中了这里,尤其这里东马来地区,特别是前兰芳旧地,这里是华人最多的区域,也是林汉未来建国的选址。而新中国方面,在加里曼丹岛拥有一个亲中国的华人国家(卫星国),对于保证南海“九段线”的主权同样也意义重大。来自后世的林汉,也带回来了中国未来的地图,新中国的领导人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在这个中国被开了挂的时代,放弃南海那一大片突出国土之外的海域主权。

    但日本同样也看中了加里曼丹岛,双方经过协商后达成了妥协,加里曼丹岛在地图上被一分为二。该岛北部,以未来的东马来西亚为参考基础,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只不过属于“华人势力”的部分,面积比东马来西亚要大了一些。还未诞生的“华人国家”和还未诞生的“新日本”在这里的国境分界线,大至是以河流为界。

    东西横穿加里曼丹岛的卡普阿斯河和卡扬河,加上伊兰山脉,成为划分国界线的方最好参照座标。这三处以北的地区,都被划入了未来的“华人国家”的地盘。而以南的地区则交给日本去管理。

    所谓的学好一辈子,学坏三天。在林汉这个穿越者的诱导下,看到了苏德“地图开疆”,瓜分世界的难看吃相后,又知道了东南亚这些国家在未来都是啥鸟德性之后,新中国也象苏联一样,开始有了“帝国主义范”。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无国界之类的理想破灭后,就变成现实主义者横行的国度。

    对于这份协定,双方皆很满意。

    日本人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拿到了几乎整个印尼群岛不说,更得到了珍贵的苏门达腊的油田。而日本在亚洲最大的“敌人”也不再是敌人,短时间内反而成了“友军”。

    作为“中日友好”的附带条件,待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日本会将台湾主动归还中国。

    而中国方面也很满意,因为在新中国的上层看来,日本人正按照他们的设想,大踏步地朝“作死”的路线上走。

    因为日本要想在东南亚大肆扩张,抢夺印尼群岛,甚至还妄想侵占澳洲,都无法回避和美国的冲突。即使有李华梅帮他们“开挂”,工业实力只有美国十分之一的日本挑战美国的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儿去。

    至于日本会否真的打胜了太平洋战争,然后战后是否会按协定归还台湾,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其实根本是想都没有去想。因为这根本不可能。再说了,现在李华梅已对日本联合舰队完成了渗透,未来日本海军的生死,完全在她的一念之间。

    日美战争,前期日本人仗着有舰魂相助,是可以取得比历史上更辉煌的胜利。但是美国十倍于日本的国力摆在那儿,迟早会“反推”回来,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山穷水尽的日本,为了不被打惨了的美国战后报复,就只有投入中苏的怀抱寻求“保护”。

    日本会战败,但战败后却不会象历史一样,变成美国牵制中国的走狗。

    美国会赢得对日战争的胜利,但是有中苏两国在背后“相助”,他们也别想象历史上一般轻易地拿到二战的“战争红利”。吃不到二战红利的美国,在战争结束后,也将为过度涉入战争,国力损耗过大而陷入收缩期和新的危机之中。对于中、苏、德三国来说,这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对于日本对于环太平洋地区的“想法”,苏联方面表面出了有限度地支持。在中日密约中,苏联也暗中参予,并和日本达成了一些商业协议,主要是讨论苏联的石油和矿产出口日本的问题,苏联也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对日本这个曾经反苏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三家虽然没有正式同盟,但相互间的默契都是心怀鬼胎的。苏联是想借日本让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流干血,中国是想借刀杀人,而日本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扩张。

    和历史上中二横行,不中二就待不下去的日本军部不同,自从中国战争失败,日本势力被逐出中国之后,日本国内理性的力量增强了许多。而如今海军越发得天皇信任,海军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高层方面,心中非常清楚日本和美国的差距,对日美战争的前景非常地不看好。若不是李华梅这个“大和抚子”的出现,让日本一夜之间得到了一件“大杀器”,否则今天的日本是怎么都没有勇气妄想能够挑战美国的。

    大和抚子舰灵出现了,崇仁天皇对日美战争拥有完全的信心的时间,则是在挪威海战之后,见识到了拥有舰灵力量的德国海军以弱胜强,轻易地全歼英国高速舰队后,这时的崇仁天皇,才真正地下定了和美国开战的决心。

    在吴海船坞大和号战列舰的主体所在地附近,有特地为大和抚子修建的一座花园式别墅。在这里有专门身穿和服的日本少女这儿从事祭祀等宗教活动。在吴海船厂这个钢铁构成的冰冷世界里,这座建筑显得很与众不同,这里也是李华梅平时休息以及接贵客的场所,崇仁天皇和李华梅就在这里展开交谈。

    在这座名为“大和楼”的花园式建筑里,李华梅照例为崇仁表演了一番日式茶道。看着秀丽端庄却又英气逼人的“大和抚子”专心地为其沏茶时的一举一动,年青气盛的崇仁天皇眼中尽是痴迷和狂热。对于这种目光,无论是“主体”的李华梅还是依附在她身上的喀秋莎,两人都非常地熟悉,那是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迷住了时方才会露出的表情。

    身为杀死前任天皇全家的凶手之二,李华梅当然不会对崇仁天皇产生什么感情。她此番日本之行,花了大力气扮成日本的神灵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影响二战时日本的战略走向。按中共高层的想法,是想借着战争之机,将日本引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其目的恰恰是为了颠覆日本这个以天皇为首的“压迫日本人民的反动政权”。

    沏完茶后,李华梅的脸上带着“神明式”清冷的微笑,望着面前的崇仁天皇将茶一饮而尽,然后方才开口道:“陛下还记得从前我和你讨论过的关于中国的王朝周率的话题吗?”

    “记得!”

    “按照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说法,每当太平一百年到二百年,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接近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上限时,加上土地兼并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的古代朝代就会暴发农民大起义,改朝换代,通过战争消灭大量的人口,让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重新恢复到平衡点。”

    崇仁点头表示明白。

    “进入到工业时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了,但是这个更多,还是有上限的。今天的日本,面临的问题,其实和中国古代王朝末年面临的问题相差无几:土地严重不足,以及……”

    李华梅有意地顿了顿,看了崇仁一眼,接着道:“以及财富分配不均,土地兼并严重的矛盾。”

    李华梅接着道: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那个叫林汉的神明,他选择了先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结果,您也看到了。他选择了中共,通过学赤俄,走所谓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剥夺地主和财团的财富,然后进行再分配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崇仁的脸色开始不好看起来,他当然知道中国发生的事情要是也发生在日本,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前这个叫“大和抚子”的神明,她自称是日本人民的意志作用下诞生的神灵,这种存在的诞生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开始。

    中国诞生了一个林汉,结果很快重新崛起了。但踩在崛起中国脚下的,却是从前旧的统治阶级满地的尸体。天皇非常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那些旧权贵的下场。虽然中共方面使用了较柔和的手段,但是那些手上有血债的旧权贵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镇压。比俄国十月革命后那些旧权贵的收场,中国方面已经算很仁慈,但是这份仁慈也是很有限度的。

    身为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崇仁再怎么“开明”法,也是无法接受这一幕发生在日本的。

    “所谓的国家财富再分配,说穿了无非就是苏俄和中共玩的那一——但是我知道陛下你一定不喜欢这条路。关于这事,我并没有怪罪陛下你的意思。陛下你能成为天皇,正是那些掌握着这个国家大量财富的人的支持下,才登上这个位置的。没有人可以反抗自己的统治基础。在财富再分配这个问题上,您也只能选择妥协……”

    崇仁点点头,表示明白。

    “此外另一条路,就是现在的德国所选择的,也是过去的十几年里,帝国所选择的。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来满足国民的需求。但是……”

    说到这,李华梅停了一下,然后掏出了一份传单放到了崇仁面前,崇仁瞧了一眼,这是一份旧传单,是1935年中共的HE1111远征长崎时投下的。

    “我是日本人民的意志和期望所诞生的。对于帝国对外开战,掠夺别国的资源,我并不反对。但是我所要关注的,却还是第二个话题:掠夺来的财富再分配的话题。我不想再看到,大量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腐烂,只是为少数人获得更大的暴利,而让国民忍饥挨饿。今天的我,被国民视为神灵,享受他们的信仰和崇拜的我,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为他们争取利益。”

    皇帝和臣子,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大臣往往都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第一出发点考虑问题,而对于皇帝来说,只要他不是烂得无可救药,在思考国家利益的问题时,都是要从更高的层次上考虑问题——当然,受制于不同皇帝的水平限制,这种所谓的“更高的层次”,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了。

    “一旦帝国和英美开战,我会全力以赴。我的要求只有一个,过去的事,那就算了。但从现在开始,战争胜利获得的好处和红利,必须让国民也享受到。象从前那样,帝国打赢了战争,财阀财团更富有了,而国民却继续受苦的情况,实在不该再发生了。”

    李华梅半真半假地道,若不是现在的她身体还有林汉的“劣根性”喀秋莎的存在,以她自己的性格,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身为林汉正面情绪的存在,李华梅虽然不喜欢日本人,在战场上杀起日本人来也从不手软,却不象林汉那般,在讨厌日本人的同时,杀日本平民时也从来没有心理负担。

    “纯粹”状态下的李华梅,把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普通的日本民众,是分得很清楚的。不过现在的她由于受到体内喀秋莎的“污染”,已不再纯粹,也懂得出各种“坏主意”了。

    她向天皇提出要求“合理分配”战争红利给日本民众,除了本身的原因外,却还有别的目的。目前日本官方的宣传下,她这个虚拟的“神灵”在日本民众的心中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按天皇的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她这个神灵会从后台走向前台,最终正式出现在日本民众面前。

    比起汉娜在德国还要借助希特勒的身份行事控制着一个国家,李华梅在这方面想得更远。现在的李华梅,已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甚至也有了自己的野心。正如林汉对汉娜所说的,她、喀秋莎是他的分身,但同样的,她们也是有自己独立人格存在的单独个体,并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分身来看待。

    关于李华梅要战争红利“合理分配”的要求,崇仁觉得很合理。年仅二十四岁,年少气盛的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脱离稚嫩,还有一丝年青人的朝气,也想改目前日本的状况。

    要他革自己的命,造自己的反,变成社会主义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把战争红利分给平民,不再让国内的财团财阀独大,他在心里也是很支持很想做的。如果再过十年,待他混成了政治老油子,明白自己的统治基础是什么之后,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是现在的崇仁,还太年青。加上他已经被李华梅迷得迷迷糊糊,没多思索就答应了李华梅的要求。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不合理的要求。

    讨论完战争红利分配的话题后,接下来讨论的,就是日美之间的战争了。

    “美国的工业实力,十倍于日本,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是美国这个国家,只要帝国让他们在太平洋上流足够多的血。见识到和帝国长期开战前景黯淡之后,他们很快就会缩回去的。更何况,现在的欧洲的局面正在恶化,美国人的注意力全在那了,所以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对美态度方面,李华梅当然是在鼓吹对美开战了。而后她向崇仁和山本五十六表示,只要日本海军按她的设想建设,待一九四一年大和号和一系列航母舰队服役后,她本人有信心在一场海战之后,就全歼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李华梅给崇仁吃了一颗定心丸,打消了他对日美开战前景黯淡的疑虑。下午,崇仁离开船厂后,大和号继续施工。按李华梅和崇仁商量后的结果,在接下来的1940年里,日本将继续地“忍耐”和等待。直到新造的诸舰服役,形成战斗力后,方才考虑进入东南亚抢占英国殖民地的问题。

    而在正式动手翻脸之前,日本将继续扮演一个“听话的好宝宝”的角色,不在太平洋上惹事和提领土要求,以打消英美的防范之心。

    对于英国要求日本履行《英日条约》的要求,日本以为国力贫弱为由拒绝了。为了表示对英国的支持,日本将1939年十月前通过期货市场买下的大批战争急需物资,以“友好的高价”卖给了英国人,从中又大赚了一笔。这些赚到的利润很快就投入到海军的建设中去。

    当日本人在考虑何时对英美动手下黑刀的念头时,1939年的圣诞节前昔,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乘大西洋专机飞抵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了和美国现代总统加纳的新一轮谈判。

    挪威海战的惨败,皇家海军的日子愈见艰难,现在已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地向美国寻求实际意义上的支持。


如果您喜欢,请把《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方便以后阅读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48章 磨刀霍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48章 磨刀霍霍并对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