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政府的远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皮埃尔·皮卡尔 本章:三、中国政府的远见

    中国以其独特的国际视角,对世界和其演变另有见解。例如,对中国人而言,金融危机则是一个飞跃和成功契机!

    中国的视野是务实的、有层次的、同心的——即以文明为中心。它有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观,将自己作为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它的直觉将其引向稳定与进步。

    中国政府的三件大事

    就其短期目标而言,中国未来的国内政治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定义: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经济持续增长,在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落实重大方针;

    现代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更均衡的经济增长和促进人权的进步。

    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希望能在“把握主导权”的同时,将中国放在一个可以改革、协商、允许公民参加国家日常事务的开放环境中。这就意味着更高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意味着与人民沟通、通过不同的方式聆听人民的意见(如调研、专家意见、协会、多样的地方组织、基金会、广播电视的谈话类节目、报纸和网络等等)。

    国家决策者的权力

    政府全权领导整个国家,控制国家的经济、货币和领土政策,实现国家的发展和实施社会改革。其经济增长和法律为国民服务。

    如果说中国与别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话,首先一条就是:中国是由中国政府(在协商组织的帮助下)有计划地来引导、建议和管理国家的改革。

    在近几十年改革的鼓励下,的确是私营部门在推进经济增长,然而从更长远来看,却是由政府来引导、激励和控制整个体系的。

    中国政府的作用:政治远见

    在许多其他国家里,则是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或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政策。

    这些国家的战略发展有时会出现短期的纠纷或者决定,往往重创正在进行的改革、重大项目或者工程。

    长期以来,这两种观点大相径庭。二者相互对立,争论不休。政府应该更多地干预还是更少地干预?有多少宣言和规定会随着选举、调查、计划等等而变化、更改?

    西方舆论和中国的规划

    考虑到西方舆论的力量以及突发现象的出现,能实现合理平衡的中间路径(包括预测和干预经济事务)仍有待发掘。

    最近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人类进步和长期稳定。

    不稳定经济中在短期内交替出现的矛盾信息迫使我们要有更长远的目光,实施一些有研究实验基础的项目。

    预见能力、创造精神、改革、规划和务实是中国发展目前的几大优势所在。

    中国的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使得机制规划改革成为可能。然而,尽管有开放性政策,政府的作用依然是决定性的!

    不稳定世界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千真万确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地球上某处的一粒沙子有可能对世界的另一端造成影响。

    某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某个农业产区的干旱以及某处的家庭消费指数,这些是再平常不过的局部事件了,但它们却具有国际影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经济。

    在全球不稳定性和市场的不可预测性盛行的背景下,决策者们又希望目前的行为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于是就在各种政治、经济策略间摇摆不定,从备选答案中做出抉择。

    如何进行中长期的投资呢?瞄准目标!不要被眼前的风云变幻困扰!通过制定长期的战略,我们将不再受制于走走停停的政策(即不断被推行又被废止的政策),我们可以通过留有余地的杠杆操作来构建对未来的预测。


如果您喜欢,请把《20年后中国和世界》,方便以后阅读20年后中国和世界三、中国政府的远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三、中国政府的远见并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