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全球性挑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皮埃尔·皮卡尔 本章:十九、全球性挑战

    地球的能源资源从来没有遇到过像现在这样的挑战:核安全危机、资源保护、气候反常和全球环境。

    这一挑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空气和环境污染不区分国家主权……如果我们无法看到超越了个人和社会利益之外的东西,我们短浅的目光将把我们推向失败,这将酿成真正的悲剧。”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2010年坎昆会议的开幕式上如是说。

    影响我们未来的角色

    政府、媒体和无政府组织是国际谈判中的主要角色。中国参加类似这样的谈判的时间较晚,在与其他主要参与者的合作方面,中国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对于那些贫穷国家或者新兴国家而言也是一样,他们应该讨论并赢取其在筹备会议上的话语权和听证权。

    尽管大部分气候变化起初都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耗导致的,然而今后要面对其所引起的后果的则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尽管有自身的需求,但是仍应该在处理环境问题上加大力度。

    如果发达国家能保障气候基金并履行承诺,他们将成为榜样,并将收获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尤其是在透明度问题上的有效成果。

    有些国际环境论坛的参与者表示,全球性共识的建立会使气候谈判陷入僵局。

    其他人则反对说,共识原则是所有与环保问题相关的谈判的基础。但在未来的协议签订之前,是否每个国家都应该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来,并采取适当行动呢?

    中国的行动

    基于200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中国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到45%。尚未有任何发达国家做出如此大的承诺。

    正如奥巴马所要求的那样,华盛顿承诺,要在2020年之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到2005年的17%。尽管此前美国国会拒绝了一项气候法草案的通过。

    华盛顿将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将二氧化碳归为一类污染物,美国环境保护局将设置上限,以更好地规范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样的举措要想产生效果,需要花很长时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7%的目标似乎已经难以实现了。

    缺乏约束性指标

    目前,仍没有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约束性指标。谈判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将在2011年底在坎昆举行的下一届气候峰会上延续。

    这就意味着将出现更具体的、强制性的措施和新的条约,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所有国家都真正自愿地做出承诺。

    另一方面,还需要想办法支撑著名的坎昆绿色基金,在出台各自2030年的计划之前,这将是一个检验各个国家政治意愿的机会。


如果您喜欢,请把《20年后中国和世界》,方便以后阅读20年后中国和世界十九、全球性挑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十九、全球性挑战并对20年后中国和世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