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检讨背景:

    2002年,宋如华创立的托普已逾10年,而企业也正走在危机的边缘。当年8月,托普10年大庆以后,宋如华宣布向全社会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这一决定仅仅是无法实现的虚幻蓝图。在此后的2年时间里,托普所构造起来的庞大的资本大厦轰然倒塌。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一文,是宋如华在2002年年终的董事局会议上对托普10年所做的反思。其中多为争辩打气之辞,但也不乏检讨的内容。文中提到宋如华领导的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而是一群小公司的集合,是不无道理的。宋如华一手缔造的这个托普梦,在破碎之际众人皆哗然,上百亿的资产只因了一个概念而起,然后通过左手换右手的资本游戏,创造了一个极具野心的梦想。但是梦总归是梦,终有破灭的一天,宋如华的托普梦只维系了10年。

    宋如华早期的身份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教授,在商品经济刚刚进入发展期的20世纪90年代,宋如华弃文从商,毅然从大学校园里走出,从蹬三轮车开始拓展业务。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热血的知识青年,如何被市场大潮慢慢腐蚀,褪去一身书卷气而成为只在意玩弄资本的商人。托普的成就是在宋如华的“概念”下催坐出来的,毫无地基却已造成了高楼,倒塌在所难免。所有注定败局的企业,都是一开始在不觉间就已埋好种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些一手制造梦想的人,总会在某一瞬间,又一手打碎梦想。如果要深究的话,也都因其人行事风格的缘故。托普到了后期,其实尚有回转的余地,却因为宋如华未能把握机会而全盘皆输。由此也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在抓住成功机遇的同时,却不知该如何应对危机,以挽救企业。

    宋如华的这篇检讨书,表面大于实质。他最应该检讨的地方,在于沉溺于超速扩张和创造概念中,却不懂得如何将手中的资源转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学教授出身的他,在商海中却无法长久生存,“十年一觉托普梦”,终归幻灭。

    在这里,我要检讨我自己。

    应该说,10年来,我认为自己很宽容,其实我发现不尽然。我经常说,不要发牢骚,不要发怨气,但是,我还是经常在讲话中发一些牢骚,特别是最近出了些事情之后。我希望自己经常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但事实上,我发现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普通的人,是一个很一般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小人物”,而不是一个“大人物”,没有肚子里能撑船的宰相肚量。有时甚至为了赌一口气,和大家关系搞得很紧张,当时还觉得自己很英雄,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一般人也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捧个饭碗,而托普的管理者们却应该为了创立一番事业而工作。如果逞一时之勇,能成什么大事呢?包括我宋如华。我们现在这么多麻烦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我宋如华带头的,我们高层领导积累起来的。

    托普从3个人、5000元钱起家,现在有6000名员工100亿元资产,这两句话概括了托普的成长,但我们总是提,就害了托普。现在的问题是托普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状态和状况非常差,5000元变成100亿元,是怎么来的?不说清楚,问题也就出来了。

    托普这班人,原是穷书生,有了8亿元、10亿元,就会想入非非。当然,成功的投资也不少,问题就在于精打细算考虑得太少,加之心态有问题,以为这些钱都可以用,实际上这些钱是股东的钱,不能随便动……我们这几年太急躁,太冒进。

    对托普这一段时间发生的这些事情,我应该做迅速、全面、深刻的检讨:

    1.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EO。我领导的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是一群小公司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也不是一个真正的CEO,只是一群小企业联合会的会长。我们的企业之所以难以做大,关键就在于企业领导人缺乏大胸襟、大智慧和大视野。

    2.在公司内没有起到核心带头作用。

    3.愧对员工们对我的深深理解与各方面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初创阶段发展事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辛劳。在我这个位置,对自己的要求就应该更高,处在这个位置的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非常全面、一定要出于公心、一定要富于进取心,非常有智慧、有头脑、有知识。大家也要出自内心地去反思,处在不同的位置,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

    4.没有履行好社会赋予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5.没有以一个“托普人”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您喜欢,请把《案例(第七辑):总裁检讨书》,方便以后阅读案例(第七辑):总裁检讨书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EO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案例(第七辑):总裁检讨书我不是一个合格的CEO并对案例(第七辑):总裁检讨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