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没有强世界,就没有强中国;中国强盛了,世界才兴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克里斯托夫·金 本章:第二十章 没有强世界,就没有强中国;中国强盛了,世界才兴旺

    只有中国强盛了世界才兴旺,本末倒置。在高科技加速驱动和催化的全球危机中,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兵独打,独善其身;强国的概念已经落伍,代之以全人类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世思想。在世界大同的大纛下,中国参与引领世界成为必然的选择,否则就是一个边缘国家。

    在危机四伏的世纪,地球上个体国家的概念正在一步步弱化,与之消长的一个世界的思想正在潜移默化中演变、成熟;地球和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一个无法分割的生命共同体。

    在经济、政治、军事全球化的大框架下,在迎战高科技驱动和催化的全球性危机中,世界大同的人类使命再一次清晰地浮上水面,并被赋予新时代崭新的历史意义。这就是颠覆性的全球战略新思想——只有强世,才能强国。

    这个新思想的核心是,如果地球和世界消亡了,国家和人民将不复存在。

    世界与国家的逻辑链是这样的,一个单一国家的强大表面坚固,实际上,在现代危机中脆弱无比,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一个强大的世界是各个国家的集合体,一旦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步调一致对外,极可能坚持到最后。

    一如美国离不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和支持,中国同样离不开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配合和促进。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仍然需要中国提供低成本的加工制造产业大后方,而中国同样需要美国源源输出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

    强世是刚、强国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否则本末倒置。

    当下全球面临着诸多危机,要破解危机,走出危机,亟需世界各国决策首脑和政府力量集合在全球领袖集团的旗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强世富民,否则毫无可操作性。

    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成功的领袖总是高瞻远瞩,冲锋在前,带领人民排除万难,冲过激流险滩,取得最后胜利。

    领袖是旗手、舵手和统帅,否认领袖的作用,不客观,不现实。

    软弱无力的领袖引发社会更大的危机,失去人民的爱戴,导致民族分崩离析,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挺不起腰杆子来。领袖不能轻易误判和出大错,一次误判危害甚广,一步大错覆水难收,领袖肩负着时代和人民的千钧重托。

    每一个时代,必然涌现出一批新的领袖人物!

    比如说,太平天国起义军领袖洪秀全,中国革命先驱领袖孙中山,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等。

    历史上的众多领袖,多产生于艰苦卓绝的激烈战役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属于那些在浴血奋战中赢得胜利或领导人民冲破危机夺取政权的领军人物。战时涌现的英雄豪杰不等同于国家领袖,将军可统率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但并不具备在和平年代兴国安邦励精图治的魄力、能力和视野。

    纵观历史,领袖都凝聚了宏伟的民族理念和未来梦想,领袖的成就和卓越带给后人的利益已经远超过他们自己本身。在杀敌的战场,这些领袖鼓舞将士奋勇当先,率先示范,以生命和鲜血实现战斗目标;而在文明社会,这些领袖人物同样能够将各种不同的目标和意见凝聚成一个统一的焦点,鼓舞全民族团结一致,推动社会持续朝着期盼的既定方针和目标勇往直前。

    奥巴马是美国人民期待的跨世纪领袖,锐意改革,履行诺言,积极推出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力挽金融危机的狂澜,促使经济止跌回升,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获得显著成就,在现代危机中更是激流勇进,一枝独秀,中国领袖所展现的世纪风范同样令世界刮目相看。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屈原虽不是当时的国家领袖,但对美好理想执著地追求,充分表现在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思想和行动中,虽九死而无一生,也心甘情愿,始终不悔。他是领袖尊崇的楷模。

    哪一个领袖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强大、进步和幸福,然而,这是一条艰辛而坎坷、永远没有止境的路。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深刻变革,正处于完成整个科技现代化的新纪元,这是文明古国的中国真正腾飞的时代。

    中国在不断沉淀改革开放精髓的基础上,像一个有着30年内功的武林高手,挥洒大手笔、展现大气魄、乾坤大挪移,谱写东西方携手共进的新历史。

    当世界进入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领袖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展开了博大的胸怀,带来了全国各族人民安定团结奋发向上的新局面;同时,中国的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受到世界的热情关注和一致赞赏。

    中国凭什么引领世界?

    中国参与引领世界,势必通过一场全球性危机凸显中华民族志在必得的强世之志,登陆国际舞台的领袖阵地。具体战略是,一方面携手各国共渡危机,一方面囤积稀缺资源和相关支柱产业,奠定世界领袖所必须具备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同时以大中国圈(含香港和台湾地区)为经济中心、以俄罗斯和中西亚为能源腹地、以东南亚为南中国经济圈、以非洲澳洲南美为能源资源新基地、以美欧日为重要市场和技术支持中心,参与重建具有中长期战略意义的新世界经济格局。

    没有领袖人物的掌舵,任何重大的国际行动不可能顺利。

    即使顺利,也不可能成功,更不可能辉煌。

    改革开放三十载的丰硕成果,世人共睹,中国的每一次跨越都极不容易,尽管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这是中华民族的福分,也是浪迹天涯的炎黄子孙由衷的愿望和嘱托。

    一场灾难,一轮磨炼,一次危机,一次契机。

    好儿郎浑身是胆,中华豪情四海远名扬。

    一个世界离不开全球领袖的导航,就像历史的航船需要英明掌舵手才能引领驶出波涛汹涌的海洋。

    美国的现代历史同样书写着领袖的辉煌。

    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成功地进行了税收法典的改革,一扫克扣制度如山的障碍,解放了数百万低收入者的税负枷锁。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的和平时期。在美国人心目中,里根是最棒的总统。

    阿肯色小石城走出来的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仅次于罗斯福和肯尼迪的第三任年轻的国家领袖,也是首位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中的总统。在克林顿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发展期,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库盈余5590亿美元。尽管在任期内遭遇了不少挑战,但在第二个任期内,克林顿以65%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创下了二战后美国总统离任最高的支持纪录。

    冬去春来,美国总统更迭,送走强弩末箭,迎来玫瑰新政。

    奥巴马成功说服了美国人他可以在这个百年不遇的世纪危机中扭转美国历史。凭着坚韧和自信,他承诺将引领美国成为新的自由民主国家,当选一年来不失诺言带领美国跨越危机的大风大浪。回首奥巴马当选之夜,他的演说激情高昂振奋人心,充分展示作为大国领袖的才略和意志。

    在世人眼中,全世界的领袖人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相似点,那就是他们的早年生活,可能充满着某种未来领袖特质的神秘暗示。

    从显赫家族壮志未酬的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赴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后弃医从政救中国,领袖们似乎冥冥中就已注定,为承担某种历史的使命为天下而生,为天下而逝。

    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中国领袖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不可分离,领导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非常了不起,不仅高深莫测,博学多才,而且运筹帷幄,志在千里。美中关系几十年来总体稳定的发展,是两国领袖雄才大略英明果断的结晶,反映了两个大国求同存异的根本利益和不可阻挡的浩荡趋势。

    中国人民对年青的奥巴马政府始终充满期待。中国的发展和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美中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发展美中合作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双方加强合作,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在当前重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美中关系是奠定世界和平繁荣的重要基石。美中两国应加强和扩大广阔领域的战略对话,两国领袖在危机中大显身手,齐头并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美关系已经相当成熟,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存,中美社会联系紧密,政府间渠道畅通,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在全球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挑战,在处理大多数问题时都需要跟中国密切合作,而中国拥抱世界,世界握手中国,中国的发展影响到整个世界版图的变迁。在危机随时爆发的敏感时期,各国领袖务必步调一致,同舟共济,凝聚成一个核心中的核心,用东西文明的智慧引领世界走出盘根错节的“怪圈”。

    一个强大的世界才能支撑各个单一的国家,全球整合是未来大趋势。

    强世之路,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欧盟凭借27国的整体实力接力在后,中国后来居上,风驰电掣,一鼓作气,极有可能成为最终冲线的成功者。

    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需要引领世界的全球领袖横空出世。

    一个危机后更加强大和健康的美国,符合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利益。

    中国,准备好了吗?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方便以后阅读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第二十章 没有强世界,就没有强中国;中国强盛了,世界才兴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第二十章 没有强世界,就没有强中国;中国强盛了,世界才兴旺并对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