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青云上 本章:第174节

    正说着呢,刘悦蓁来了,“爹,我走了。”

    见陆铭在,她吃了一惊,“陆二哥来了。”

    陆铭笑道,“三弟要出门?正好,我这几日也无事,我送送你吧。”

    刘文谦听到那一声不伦不类的三弟就想打人。

    刘悦蓁笑着点头,“好啊,正好,我这回要走远些。”

    说完,她看向刘文谦,“爹,我不在家里,您要多注意身体。差事再忙,也不能熬夜。我前儿给您做的药酒,每隔两天擦一擦,我都交代过四妹妹了。还有,爹可不能再喝醉了。太医说了,爹年轻时喝酒喝多了,肠胃不好。”

    刘文谦的一腔怒火又压了下去,这个女儿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心细的很。他年轻时在青州为了拉生意,总是少不了应酬,整日吃酒,现在肠胃就有些弱。

    刘悦蓁觉得姐姐们都出嫁了,她现在是家里的老大,自然要好生照顾爹娘,找太医开了许多养身子的方子,只要她在家里,就好生给父母调养身体。

    刘文谦看着一身男装的女儿,忽然想起她小时候,那时候她还没有板凳腿高呢,就自觉要挑起家里的重担,跟着爹出去找货,几岁的小丫头,从来不叫苦叫累,也不要糖吃。

    看了片刻,刘文谦柔声说道,“出去了莫要和人家打架。”

    刘悦蓁咧嘴笑,“爹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子。”

    刘文谦对她招招手,刘悦蓁走了过去。

    他还像她小时候一样,摸了摸她的头,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个红包,塞进女儿手里,“出门在外多带些钱,别俭省自己的吃喝。”

    刘悦蓁毫不客气收进怀里,“多谢爹。”

    刘文谦点点头,“去吧,莫要玩太久,有好吃的好玩的,给你娘和弟弟妹妹带一些回来。”

    刘悦蓁高兴地出了门,陆铭给刘文谦鞠个躬,然后跟了出去。

    刘文谦看着二人一前一后出去的背影,什么都没说,低下头继续看手里的文书。他现在是侍郎,秋收结束了,秋税到了关键时刻,就算是休沐日,他也忙的很。

    刘悦蓁和陆铭一起牵着马出了城王府,沿着大街慢慢往外走。等出了城门口,二人一起上马,并驾齐驱。

    秋天的风吹起,马鬃随风飘动,陆铭看了看旁边的人儿,见她神采飞扬,双目明亮,似乎像一只刚刚出了笼子的小鸟一眼。

    陆铭笑问,“三弟,你准备去哪里?”

    刘悦蓁歪头看着他,“我还没想好呢,随便走走。我每次都没给自己定目标,走到哪里算哪里。”

    陆铭叹了口气,“我真羡慕三弟,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就好了,可惜我爹不让我辞官。”

    刘悦蓁笑道,“那怎么可以,你爹就你这一个儿子,你要是辞官了,谁给你爹养老。再说了,你们陆家现还要靠你复兴呢。我家不一样,我爹自己就是侍郎了。大姐夫虽然官不大,对我爹娘孝顺的很。二姐夫是满朝数得上的青年才俊,我就可以偷懒了。要不是二姐每年给我那么多银子,我也没法潇洒呢。”

    陆铭笑,“三弟和姐姐们之前情分真好,可惜我没个亲兄弟姐妹。”

    刘悦蓁立刻得意道,“那可不,以前我没有弟弟,我们姐妹三个在家里要是不抱成一团,要被人欺负死。二哥你不用担心,等你以后成亲了,生七八个儿子,就没人敢欺负你了。”

    陆铭闻言差点一头从马上栽下来,半天后稳住心神,打岔道,“三弟,往北去就越来越凉了,三弟可要带足了御寒的衣裳。”

    刘悦蓁点头,“二姐来信告诉我,镐京那边早晚都要穿棉袄了。等明年,我也要去镐京走一走,去看看二姐说的窑洞。二哥,这世界这样大,能多出去走走,才不白活这一辈子呢。我真幸运,爹娘和姐姐们能这样容忍我。”

    陆铭并没有说话,只是看了她一眼,眼底带着温柔的笑意,心里默默道,我也愿意这样纵容你,天下之大,陪你一起去走走看看。

    说了一阵子话,陆铭把那香囊给了刘悦蓁一个,“我大嫂说,戴在身上晚上睡得香。”

    刘悦蓁闻了闻,“我想起小时候姐姐们做的桂花饼了。”

    陆铭笑道,“要是三弟愿意,咱们也去找个农家院子,问人家要点桂花,我做桂花饼给三弟吃。”

    刘悦蓁疑惑地看着他,“你还会做桂花饼?”

    陆铭立刻拍胸脯,“三弟放心,我厨艺好得很。小时候伯父伯母和我娘都不在了,妹妹年纪小,爹每日出门做事情,我和大哥轮着做饭。三弟要是不相信,这两天咱们一路上我做饭给你吃。”

    陆铭说到做到,二人路上也不投宿了,专找乡间的民居借宿,陆铭亲自挽起袖子下厨。

    当天中午,陆铭不仅做了桂花饼,还炒了个秋茄子,用野菌子炖了只老母鸡。

    刘悦蓁吃的满嘴流油,“陆二哥,你可真能干,饭做的这么好吃!”

    陆铭给她夹了条鸡腿,“三弟尝尝这鸡腿,里面都进了味道。这是炖鸡,明儿咱们带一只鸡上路,半路上找个田埂,我挖个洞烤给你吃,那个更香!这桂花饼做的匆忙,功夫还不到十成,勉强也能吃。”

    刘悦蓁忽然意识到他可能是从小没有母亲照看,自己和兄长妹妹到处找吃的才练就了这一手好厨艺。

    她放下了碗,从盆里捞出另外一条鸡腿放在陆铭碗里,“二哥,你也吃。你小时候是不是每天都饿肚子?饿肚子最不好受了,我跟我爹出去找货时,偶尔也会饿肚子,有时候还会啃凉馒头。”

    陆铭看着碗里的鸡腿,蓦然心里一暖,抬头笑道,“都过去了,以前是饿过肚子的,但我和大哥会找吃的,什么野鸡野兔子,连麻雀我们都烤过。”

    刘悦蓁把茄子又给他夹了两筷子,“二哥你手艺这么好,就算以后辞官了都不愁没饭吃。”

    陆铭低头吃了她夹的菜,“那可不,当初我爹就想让我们兄弟在边关开个小饭馆的,后来陛下让我们回京,就不了了之。我为了开饭馆,家里的饭菜都是我做的,练了那么久的厨艺,今日终于能派上用场了。三弟吃,这三天我做饭给你吃。”

    这边刘悦蓁和陆铭高高兴兴出门玩耍,镐京那边,郑颂贤又忙得不可开交。

    他刚把这一季子的税收收了上来,看着比往年多了许多的数目,郑颂贤高兴地踩着轻快的步子回家了。

    刘悦蓁刚刚把晚饭准备好,“三哥回来了,快来吃饭。”

    郑颂贤洗过手坐在了饭桌旁边,沛哥儿给他爹递了双筷子,“爹,您辛苦了。”

    郑颂贤笑了笑,“今日这般嘴甜,可是有事相求?”

    沛哥儿撅起嘴,“爹小瞧人。”

    郑颂贤摸了摸儿子的头,“爹和你开玩笑的,别生气。”

    刘悦薇坐在了一边,“沛哥儿近来越发懂事了,今日回来还帮我分线,又问我起居好不好。”

    郑颂贤忙给儿子夹菜,“沛哥儿乖,看来这张先生教书果然不错。”

    沛哥儿得了爹娘的夸赞,小脸红扑扑的,又忙着给爹娘盛饭夹菜献殷勤。

    秋收一过,郑颂贤又开始琢磨胡人汉化的事情。

    他先去找了边巡抚,说了自己的想法,放宽胡人居住条件。

    边巡抚可有可无地回了他两句,“郑大人年轻有为,本官也没做过这种事情,郑大人在云南开过边境贸易,比本官更懂和外族人打交道。我倒不反对放宽条件,只是,咱们私自做主是不是也不大合适?”

    郑颂贤连忙道,“大人所虑很是,下官来镐京还不足一年,自然不如大人对胡人了解的多。下官见镐京在大人的治理下愈加繁华,想着要是能多一些人,是不是还能更繁华一些。要是能把胡人汉化一部分,也省得以后胡人总是扰边。两边成了亲戚,也就不好总是打架了。”

    边巡抚摸了摸胡须,“郑大人说的是,我看郑大人这提议倒是不错,不如郑大人自己上个折子,问一问陛下的意思?”

    郑颂贤立刻作揖行礼,“谨遵大人令。”

    送走了郑颂贤,边巡抚又摸了摸胡须,只要不给他捣乱就行。郑颂贤来之前,边巡抚是有些发愁。这等皇亲,轻重都不行。说是状元郎出身,没干过一天知县,忽然干知府,要是个好大喜功的,整天弄事儿,他还要去帮着擦屁股。

    好在郑颂贤没让边巡抚失望,虽然确实是个爱折腾事情的年轻人,但并不是个蠢货。

    郑颂贤回去后就写了个奏折,向皇帝申请放宽胡人定居条件。除了胡人,西北那边来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给予同样的居住要求。

    折子和秋税一起送到了京城,等放到皇帝的案头,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镐京是西北重城,皇帝自然重视,看过了郑颂贤的折子,皇帝只回了一个字,可。

    庄大人等人看到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陛下这是想把镐京也盘活。

    镐京那边北连胡人,西北和许多外族相连,往东南来可以直入京城和中原,要是能把这里盘活了,可以带动整个北边的民生。

    庄大人问皇帝,“陛下,仅凭镐京知府一人,怕是难以实现陛下宏图。”

    皇帝头也没抬,“做事情总要一步步来,先让他把这件小事情做好吧。等人口多了起来,才好说别的。”

    折子发回来后,都已经入了隆冬,这两天,镐京知府后衙里整个欢腾了起来。

    因为郡主又怀上了!

    前几天开始,刘悦薇就有些不大思饮食,她以为自己第一次到西北过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也没当回事,连郑颂贤要叫大夫都被她拒绝,只让厨房做些温吞的东西慢慢养胃口。

    因着她胃口不好,郑颂贤每日都从衙门里回来早一些,陪她说闲话。

    这样过了几日,她精神反倒还差了一些,郑颂贤立刻请了大夫来看。

    大夫一摸脉,立刻作揖道喜,“恭喜大人,贺喜大人,郡主这是喜脉!”

    郑颂贤顿时大喜,“果真?”

    大夫铁口直断,“要是小人断错了脉,大人只管砸了小人的药铺。”

    郑颂贤立刻笑道,“好,好,赏!”

    聿竹亲自送了大夫出去,给了厚厚的封赏。瞬间,知府夫人有孕的消息传遍了镐京官宦之家。

    郑颂贤坐在床边,撩开了帘子,笑意盈盈地看着刘悦蓁,“娘子。”

    刘悦薇有些不大自在,“我还以为我肠胃坏了呢。”

    郑颂贤俯身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娘子,我真高兴。”

    刘悦薇拉着他的手,“三哥,咱们又有孩子了。”

    郑颂贤嗯了一声,把她额前的头发捋顺,“娘子以后就别操心了,只管安心养胎。”

    说完,他伸手把她搂紧怀里,轻轻摸了摸她还平坦的小腹,小声问道,“是不是岳母送信来那天有的?”

    刘悦薇捶了他一下,“谁晓得是哪天有的。”

    郑颂贤笑,“如此说来,我还要感谢陆二郎了。”

    刘悦薇呸了他一口,“也是个知府,说话没个正经。今日起,请大人自去书房歇息吧。”

    郑颂贤立刻告饶,“娘子,如何狠心赶我走。我夜里还要服侍娘子呢,丫头们不晓得娘子的喜好。”

    两口子腻腻歪歪在房里说话,等沛哥儿回来了,发现大家都看着他发笑。

    沛哥儿有些疑惑,问云锦,“家里发生了何事?”

    云锦问他,“哥儿,你要做哥哥了,高兴不?”

    沛哥儿五岁多了,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底下说不定都有好几个弟弟妹妹,他却一个都没有。

    听见云锦的话,沛哥儿顿时双眼发亮,“真的,哪里?弟弟妹妹在哪里?”

    云锦笑,“哥儿别急,很快就有了。”

    沛哥儿一头扎进他娘的房里,见到爹娘正搂在一起说话,他二话不说插到了中间。

    郑颂贤一手捉过儿子,“你娘肚子里有娃娃呢,你轻些。”

    沛哥儿也顾不得他爹对他的粗鲁,立刻趴在他娘的腿上,看着他娘的肚子问道,“爹,娘,娃娃在哪里?”

    刘悦薇摸了摸儿子的头,“娃娃还小呢,现在看不出来。沛哥儿以后是哥哥了,娘往后身子越来越重,有时候不能像以前那样抱你了,沛哥儿可别难过,爹娘都喜欢呢。”

    沛哥儿抬头,嘿嘿笑道,“娘放心,我不会吃醋的。”

    说完,他用脸在他娘肚子上轻轻蹭了蹭,“小娃娃乖,别闹。”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方便以后阅读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第174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第174节并对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