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371节

    等到其他学士挑完之后,剩下六十八人兴奋奔向纪炀空荡荡的院子。

    听说纪大人这里,只有十个护卫,以及两个小吏,还有一个小厮。

    人家学士那边一两百人呢!

    纪大人这里怎么可以少!

    其中状元跑得最快,谁让他原本就站最前头。

    好在进士老爷们来了五斗院,并未真的那么失措,而是整理了进士衣裳,这才进门。

    但他们到的时候,今科状元已经在给纪学士端茶送水,丝毫没有方才状元的傲慢样。

    平安也没觉得被抢了活计不高兴,反而无奈站在旁边,看着新科进士们大献殷勤。

    别说平安了,连小吏护卫们也觉得好笑。

    小吏岳文塞甚至还道:“咱们五斗院地方虽然不小,但许多房间都空置着,你们来了正好填补。”

    别看岳文塞连秀才都不是,旁边的进士们却极为客气。

    能在纪大人身边当小吏的,能不厉害?

    看着他们老老实实做事,反而是佃户出身的鲁战无奈,跟纪炀请命之后,安排大家定下来。

    除了纪大人在主殿之外,其他按照大家所长,安排到其他殿里做事。

    填填补补的,他们这五斗院的学士院,真的有些模样了。

    等知道佃户出身的小吏鲁战主要负责皇庄那边的事,众人更是震惊。

    皇庄附近有千亩稻子,长得极好,往年还要一两个月才能成熟的稻子,如今四月份已经可以收获。

    成熟期提前了两个月!

    这何等夸张。

    都是纪大人培育良种的功劳,纵然鲁战只是打了下手,也让人咋舌。

    听着大家询问,鲁战事无巨细讲了那些良种的好处跟培育过程,这本就不是要隐瞒的事,以后甚至要推广到全天下。

    这听的不少农家人出身的学生眼泪汪汪。

    真盼着这些良种可以分到他们家乡啊。

    鲁战笑着道:“那你可要好好做事,回头给家乡做贡献的机会来了,千万要抓住。”

    要说以前小吏寻他,进士老爷们肯定不答应。

    如今却拜谢鲁战。

    他肯定会抓住的。

    今年的进士里,有十好几个都是农家人出身,也就是之前所说的,真正的贫苦人家。

    他们全都是依靠先皇走之前的政令,那场震惊天下人的考试后争取来的权益。

    各地官学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都招收不少贫苦人家孩子,而这些吃过苦的年轻人,自然会珍惜这些机会。

    还真有十几个人考了出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

    他们的出现会鼓舞更多人,从而成为良性发展。

    就像他们注重田地,明白良种意义一样,他们会更加热心帮助自家的家乡。

    纪炀知道新科进士里有会种田的,还专门找来问了几句,谁知道一问,发现大家都对种田略知一二。

    今科状元道:“纪大人,现在满朝大人们都在研究种田之术,各地官员自然效仿,也就到我们各个官学里了。”

    纪炀这才恍惚想到这件事。

    好像是去年的时候,皇上夸了几句,朝中大臣开始钻研种田。

    没想到半年多的时间,竟然让各地都开始效仿。

    他还是低估了皇上的带头作用?

    当天徐九祥看到纪炀,总觉得纪大人眼神有些不大对。

    等纪炀怂恿皇上在皇家花园开辟一片谷子地的时候,徐九祥笑道:“还当纪大人有什么事,现在就开,我也想种良种,可行?”

    这就是完全理解纪炀的意思了。

    纪炀立刻拱手:“皇上圣明。”

    徐九祥暗暗激动。

    他终于能跟上纪大人一点点节奏。

    经过指挥使那事,他总算是有点进步?

    天下之主都在种田,不管是真是假,已经足够做表率作用。

    在不知谁人暗示下,宫中妃子之一,太后的娘家人于妃,在自己殿里养蚕种桑。

    虽然说起来不太好听,但于妃说等蚕养好了,想自己试着织布。

    皇上听闻,还去看了几次,这让于妃养蚕种桑的想法更加热切。

    纪炀知道后,则是有些好笑。

    怎么宫里也卷起来了。

    但这都是好事,皇后那边,还有一个武将家的庞妃同样不会闲着。

    纪炀甚至好奇,他们还会出什么新花样。

    看徐九祥故意多去几次的态度,明显也在鼓励大家多卷一卷。

    他这样子。

    倒有些眼熟?

    纪炀此时还在翰林院的五斗院,手上杂务一件接着一件,刚做完抬抬眼,见今科状元还在给他泡茶。

    榜眼在打扫书台,探花干脆站在他身边伺候笔墨。

    这让平安已经没事可做,干脆帮他督查公务了。

    怪不得有些眼熟!

    大家如今也太奋进了。

    自己可没说过这些事,这些进士们公务做完了,就喜欢在他眼前晃。

    纪炀忍不住道:“走吧,咱们去皇庄附近看看,最近的稻子马上就要收获,这次的产量十分要紧。”

    如今稻子收获期是缩短了。

    可产量也很重要。

    他印象里的稻子,潜力可大着呢!

    不过想想如今朝中上下都在努力种田的模样,突破现有技术,肯定是早晚的事。

    终有一天,承平国百姓喝饱喝足,再也不是梦想中的故事。

    听到纪大人要出门,头一次要跟着出去办公的众人立刻兴奋。

    带上他们!

    一定要带上他们!

    小吏岳文塞跟鲁战都被大家的热情吓了一跳。

    不过别着急,他们大人肯定会有公务给你们做的。

    一人打五份工的经历,哪个纪大人手下没有过?

    第144章

    稻香秫熟暮秋天, 阡陌纵横万亩连。

    这句诗放在汴京皇庄附近,则要改为初夏了。

    四月下旬的时间, 还真的就让稻子收获。

    庄子里有经验的老农, 还有全国各地来的农人更说,如果放在气候更好的江南,湖南, 粤地一带,甚至还能提前小半个月的时间。

    再见这稻穗颗颗饱满,实在是可叹。

    这一个穗子的重量, 抵得上以往两三穗了。

    如何不让整个汴京兴奋。

    如今的汴京府尹都要派人来看着这些稻田,不能让城内外来围观的人偷了去, 想看可以, 距离远点!

    纪炀自然高兴, 在纵横的小路里检查几个时辰, 这才回到皇庄。

    跟着的十几个进士, 也从中得到乐趣。

    有些进士家境殷实,虽识五谷, 却不知道田地里的稻子长这个模样。

    再去看麦子的时候, 更是惊奇。

    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了。

    原来自己的一粥一饭, 竟然如此辛苦。

    原来他们的田地庄稼, 竟然是这样长出来的。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算是来着了。

    接着纪炀吩咐他们各种公务,也是高兴去做, 虽然只是丈量,计数, 那也是乐意去做的。

    不过纪炀来的目的, 是来确定收获的时间, 还有这些收获的是否能当种子用。

    皇庄的负责人颇有些激动。

    都是田地里一点点的事情,谁能想到真的培育出来,会有这样惊人的成果。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371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371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