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267节

    在韩潇带领下,当地百姓已经有房屋可住,但周围的建设跟道路依赖前面那王室,还是一塌糊涂。

    纪炀还顺嘴道:“反正都修了,正好看看如何规划水利。”

    就算现在一时不能完工,但一定要提前规划好,有工部的人在,不用白不用。

    工部众人:???

    谁说跟着他干活绝对不会吃亏的?

    只能说,不会吃亏是真的,但没那么轻松,也是真的!

    等工部的人算下来,古博城已经被砍头的王室们留下来的银钱,也只够修建,重修个一半。

    剩下的巨量银钱,还需要灌江府努力。

    边关的防卫,当地百姓的建设,处处都吃钱。

    纪炀无奈,当知县的时候穷,当知府了,怎么还更穷了?缺的钱更多了?

    古博城百姓看着各处丈量测绘,再听到承平国派人过来帮忙修道路修城墙,心里对承平国的归属又多了几分。

    旁的不讲,回到中原王朝之后,他们的日子好过太多。

    还是灌江府韩家的家主亲自带他们耕牛种田,乡音一样的韩潇让他们很是亲切。

    原本以为只有最近的灌江府会管他们。

    现在看着汴京来的人。

    原来中原朝廷也管他们啊。

    随着古博城一点点建设,原本就属于中原王朝那颗心也同样慢慢回归。

    最终有一天,会像这座古老城池相同,彻底跟中原王朝融为一体。

    那时候,纪炀,韩潇,朝廷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

    灌江府最后一座城池巡视结束。

    纪炀给随行官员放了三天的假,让他们好好感受这座承平国最喜欢的城池。

    不少官员甚至还诗兴大发,留了诗句在此,看来很是感慨。

    相信等他们再来的时候,这座城池会焕发更加不一样的光彩。

    甚至整个灌江府,都会因为这次巡查充满生机。

    家家有田种,人人有饭吃。

    各地官学再普及,慢慢改变乡亲们的思想。

    这样才能让这次巡查,这次平定灌江府变得有意义。

    十月二十五,林婉芸的义诊队伍也结束最后一次看诊。

    可她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她跟纪炀能做的,还有很多。

    十月二十七,灌江府的巡视队伍终于回灌江城。

    回去的时候所有人心情都大不一样。

    他们真正明白圣贤书上所说的,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还有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再有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读过是一回事,懂了又是一回事。

    切身体验,更是不同。

    从四月出发,到十月底回去,这半年是苦的,但苦的非常值得!

    回去之后,他们这些官员将会四散到灌江府各个地方,而他们也从当初的观政进士,变成真正的官员。

    成为真正为民做事的官员。

    纪炀骑马走在前头,看着落日余晖,笑着对众人道:“要不跑马吧?这种宽阔的地方,最适合跑马。”

    古博回太新县定江关之间,确实宽阔无比,他们这七八十人跑马完全不是问题。

    只见一群中青年官员,以及林婉芸带着的大夫女医们,在平坦的草地上疾驰。

    他们要快点回到灌江城!

    快点开始办差!

    第109章

    时间进到十一月, 眼看这一年又要过去。

    众人只觉得时间飞逝,纪炀进到灌江城, 竟然也已经有一年时间。

    这一年里发生的事, 更是让人感叹,好在如今事情平稳,只要安心发展, 灌江府就会越来越好。

    纪炀这边压住本地士族,又压住官学的学政,一手将他架空, 提拔同样是读书人左右训导,倒是让国子监主簿等人心里莫名好点。

    只要不是一味打压他们的人就好, 看来只是不喜欢那学政而已。

    不过这仇已经结下, 两份报纸打得你死我活, 和好基本不可能, 除非纪炀低头。

    但想到纪炀低头这个可能性。

    众人沉默不语, 虽说纪炀如今远在灌江府,他们还没正面对上, 可他低头?

    那是不是想多了。

    谁也不会觉得, 能快速平定灌江府, 三年时间, 就牢牢掌握混乱之地的纪炀很好说话。

    灌江府的冬天也正式来临。

    按照纪炀一向的安民措施,今年灌江府各地百姓,都有房屋住, 都有粮食吃。

    如果没来得及修补房屋的,则把他们集中安置。

    不过这样一来, 每日流水般的银钱都在往外花。

    府衙一时传出来几句话, 这完全是用银子在买人命, 但大多数人心里,还是觉得值得。

    随着而来的,原本还有各地的考核,纪炀想到手头的事,已经半年来巡查的情况,干脆免了今年的考核。

    他跟布政使等人,对他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随后还看了九月份已经出发前往汴京科考的名单,明年春闱,灌江府已经去了二十五个学子。

    对于百万人口的灌江府来说。

    二十五个能参加科考的,实在太少。

    没办法,以前这地方动荡,只有有钱人才读得起书。

    而那些有钱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没剩几个很正常。

    他们估计已经快到汴京,纪炀已经给王伯写信,去安置他们的住处,好歹是灌江府子民,还是要照拂的。

    不过具体过去的人,应该还是京都趣闻的掌柜苗书杰。

    苗书杰也是灌江府的人,上次科考之后,留在汴京就没走,之后阴差阳错成京都趣闻的掌柜。

    但他明年也是要科考的。

    一桩桩事情,都在缓慢处理。

    纪炀安排下的二十五名举人终于在十一月中旬到了汴京。

    这一路跋涉虽然辛苦,但有灌江府捕快开路,还有他们府衙负责食宿,有些参加过之前科举的举子,都觉得轻松很多。

    等到了汴京,已经从落魄书生变成汴京风云人物的苗书杰自然前来迎接。

    不过具体的东西,还是王伯派人打点。

    知道这之后,举人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个道:“我也算参加过三次科举的人,在灌江府官学也待了好几年,还是头一次有这种待遇。”

    不用风餐露宿,到了汴京都有人照拂,还真是不一般。

    几个月下来,众人对纪炀的恐惧少了许多,那学政的话确实也不怎么可信。

    苗书杰直接道:“咱们这当中,少有富贵人家,当初我因为灌江府太远,自己身上没钱,硬生生在汴京待了三年。最近一年才仰仗知府大人,日子才好过些。旁的不说,这份恩情便无以为报。”

    其他人同样点头,心里甚至还有点羞愧,不该对知府大人有偏见的,他手段确实凌厉,那也是对向恶人的。

    而且学政所说,纪炀宁愿用女子,用农夫做小吏,都不愿意用他们举子,看起来确实有原因。

    先不说纪炀带着众人下去巡查的事,大家都知道,那一走都是几个月,回来一趟,身边人都瘦一圈。

    再看看人家的本事,知府看不上他们,好像很正常?

    等再在汴京待了一段时间,他们这才知道,苗书杰所说的,日子才好过些,实在是谦虚。

    他如今是风靡汴京的报纸掌柜,不少书生见了他,那都要巴结。

    谁都想让自己的文章刊登在上面,不仅能扬名,还能有稿酬。

    更别说那些商家了。

    不少商家更是争着要在汴京趣闻上打广告。

    等知道,这都是他们知府大人的主意时,甚至还找了朝中高官子弟,还有个郡主在后面做帮手。

    实在震撼他们这群从灌江府来的“土包子”。

    等看完从二月二十五发行,一直到如今十一月份的报纸。

    灌江府的举子们:感觉学会了很多花式骂人的方法。

    特别是那两个,呵呵。

    嘲讽拉满了!

    他们知府一边巡查地方,一边还能做这种事?

    有点太厉害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267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267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