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144节

    其实押送物资过来的井旭也不知道这东西要做什么用?

    纪炀用这个施恩?给当地百姓?

    那也不够啊。

    以前井旭对几十万米粮一无所知,以为是很庞大的数字,真正见了米商们才知道。

    几十万斤,几百万斤,其实都是小数目。

    给当地百姓自然不够。

    纪炀笑而不语,等带着井旭进到太新县,井旭刚要说总算到了,他可以歇歇了。

    纪炀却又道:“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你随我一起,咱们立刻出发,再西走一百五十里。”

    再走一百五十里?!

    这是要他命啊!

    而纪炀身边的凌县尉,卫蓝,平安以及赶来迎他们的林婉芸,韩潇,玉县丞。

    甚至本地裴县令,刘县丞,鲍主簿明白过来。

    往西再走一百五十里。

    那能是什么地方?

    只有关卡!

    只有边关城门处!

    这些粮食,竟然是纪炀送给边关将士的?

    等井旭反应过来,马车已经继续出发。

    不过这次车队多了个纪炀,还有小厮平安,跟护卫卫蓝,凌县尉。

    留下的裴县令看着纪炀远去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

    纪炀来太新县做得头一件事。

    竟然是给边关将士送过冬米粮?

    那一千将士,只怕许久没收到朝廷送过去的东西了。

    井旭更是激动。

    他运的竟然是军粮!

    是军粮!

    纪炀笑:“是捐赠而已,并非真的军粮。”

    至于谁捐赠?

    这也不用说。

    滕显做出的葫芦动画大卖,分给他的一部分银钱全都用来购买粮草。

    在看完灌江府大量资料之后,纪炀注意到这些几乎被忽略的边防兵士。

    他们驻守在这至少十年。

    十年里各处动荡不断,但他们依旧守卫此处平安。

    是,裴家私兵是帮忙了。

    可没有这一千日夜坚守的将士,恐怕连喊私兵的时间都没有。

    纪炀隐隐感觉,能让私兵跟边关将士保持微妙平衡的原因,一定就在这边关城楼上。

    要破题,只能去这关卡处。

    但不带点东西,怎么好上门呢。

    不算浩荡的运粮牛车慢慢前行,边关营地早早有人报信。

    满脸络腮胡的县尉兼本地指挥使,眉头皱得拧不开,语气嘲讽道:“什么笨驴。”

    “官府给我们运米粮?你饿疯了?饿疯了跑几圈。”

    面前的小子急得乱蹦:“指挥使,这是真的,好多牛车,就在来的路上。我可是斥候!斥候!”

    “就你?斥候?老子手底下最差的兵也比你厉害!”络腮胡壮汉更是不屑。

    话是这样讲,他还是让最精锐的斥候前去查探。

    米粮。

    朝廷送米粮?

    朝廷还记得他们啊?

    哪次问灌江城要东西,不是求爷爷告奶奶,还主动送。

    做梦去吧!

    往古博国那边探查消息,都用不到他最精锐的斥候,探查关内的消息更是简单得不行。

    谁料这斥候回来的时候,跟方才乱蹦的小子一样:“指挥使!真的!真的是米粮!小的略略数了数,差不多有三十万斤!”

    三十万斤?

    络腮胡壮汉眼睛一转:“来个笨驴,给老子换衣服,老子亲自去迎!”

    管他为什么送!

    送了他就接!

    络腮胡壮汉心里还是有些不同,随后又把那点期待压了压。

    失望这么多年,还没习惯吗?

    谁知道那边又搞什么鬼把戏。

    但再大的鬼把戏,他都要收下。

    马上入冬,他不能让他的兄弟们,真的饿肚过日子。

    冰冷的盔甲穿上,他也懒得收拾胡子,穿个盔甲已经十分给面子,还想怎么样?

    井旭没想到,他送个粮草,竟然被迎接了两次!

    上次是纪炀!

    这次!这次是将军?!

    井旭也分不清这已经磨损到不成样子的盔甲到底什么品级,下车便热泪盈眶握住络腮胡壮汉的手:“将军!这,这,这都是纪炀给您的!”

    络腮胡壮汉下意识又皱眉,眼看蠢驴两字马上脱口而出,只见旁边马背上坐着傻蛋说的纪炀。

    纪炀。

    纪?

    第72章

    姓纪。

    这个姓让面前四十出头的络腮胡壮汉眼神微眯, 随后又显得大大咧咧。

    纪炀自然看出他这一瞬间的不自在。

    可这不自在并未持续太久,纪炀也不会紧着追问, 只是按照正常流程, 抱拳道:“吴指挥使,久仰大名。”

    旁边刚喊了将军的井旭瞪大双眼:“如此气势,竟不是将军?!”

    若按军功来看, 这位估计早就成为将军。

    只是这边杀敌再多,也无人上报。

    从汴京那边收集的卷宗来看,这位已经在此坚守二十七年。

    说起来也是好笑, 经了上次兵祸,汴京翻阅卷宗时, 才发现此地有这样一个人。

    吴金川, 十岁出头便因要饭留在此处, 之后被当地指挥营收下, 他力大还有勇, 再之后一步步升迁,直到指挥使。

    可惜好景不长, 之后灌江府本地士族起乱, 此处秩序失衡, 裴地被裴家人控制。

    他家连账目都算不清楚, 裴县衙门常年荒废,又怎么知道报军功的事。

    便是报给灌江城那边,也是迟迟没有音信。

    要纪炀来看, 吴金川吴指挥使,能在这种情况下坚守, 乃是人世间少有的忠义汉子。

    当时放下卷宗之后, 纪炀头一个想来的地方, 便是此处。

    所以离开汴京时,纪炀从好友滕显那取钱,又让好友井旭买粮。

    此刻的米粮并非施恩,只是稍稍弥补这么多年他们能享受平定生活的亏欠。

    所以纪炀来送粮的姿态并不高,也并不居功,只是简简单单介绍,自己是太新县的新知县。

    奉皇上之命接管此处,以后城门处兵士粮草物资或有短缺,可以报给他。

    他必然竭尽所能。

    坐到营地里,吴指挥使听着纪炀说话,眼神微眯,倒是手下已经忍不住想出口讽刺。

    十个到裴县的知县,有五个都这样说。

    到最后呢?

    还不是什么都没有?

    没这个能力就别许诺,给他们希望很好玩吗?

    不就是想拉拢他们吗?

    现在三县合一个县,难道情况会有好转?

    他们看未必!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144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144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