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38节

    靠山吃山,也要想清楚吃完了该怎么办。

    只要这道路修好,以后总不会太差。

    他要提前为凌家湖找好出路,更不能让他们因为赚了银钱,就荒废农务。

    田地里的稻子,才是一切的根本。

    这也是纪炀一直让自己贴身小厮去下面巡查农务的原因,如果谁家偷懒,肯定要责问的。

    别看化肥做的风生水起,葫芦也要起步。

    可归根到底,还是在粮食上面。

    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凌家湖,害怕凌家湖百姓挣了银钱便不做农务,现在看来有凌里长管着,倒是不用怎么担心。

    跑这一圈,心里大事定下。

    扶江县西好好修水渠,扶江县东的凌家湖好好修路。

    怎么好像比去年还要忙了?

    他去年就是这个时候到的扶江县,那会老大人怎么说的?

    说衙门闲得很,让他不用担心。

    这叫闲吗?

    哪里闲了!

    等会,好像这些事都是他自己揽下来的,那没事了。

    纪炀还在好笑自嘲,手底的活虽然多,可心情却畅快。

    隔壁常华县知县可没那样轻松。

    他最近去哪都被县里几个大户缠着,张口是化肥,闭嘴还是化肥。

    这东西到底怎么了?!

    好像不弄明白,还脱不了身?!

    第32章

    常华县知县一脸不耐烦, 可这次来他身边游说的一户人家,却是真正的大户。

    也就是常华县本地的华家, 华家良田千亩, 地下佃户上百,最重要的是,有个亲戚在隔壁凉西州当官, 从六品的职位,可比他这正七多了一阶。

    他这会也只能听人七嘴八舌开口。

    “扶江县的化肥特别好用,不信您去扶江县看一眼就能瞧出差别。”

    “他们田地不缺化肥, 所以庄稼长得极好,听说去年的白菜, 今年春天的豌豆, 都比往年多收获近三成, 这还是用化肥不熟练造成。”

    “以他们那样贫瘠的土地, 都能增产那样多, 咱们常华县田地用了,岂不是更厉害?”

    听到这, 常华县知县直接道:“那你们去买啊, 我已经听说, 不少人户自己去买了。”

    众人沉默片刻, 立刻接话:“我们买了,但价格太贵。”

    “他们扶江县的人买,只要一文一斤, 我们买三文一斤,足足三倍呢!”

    “对啊, 之前有个叫常德江的, 把价格谈下去一点点, 但更多没办法。”

    “那化肥作坊是他们知县帮忙开设的,定价也是知县来定,我们人微言轻,根本见不到他们知县。”

    “只有您出马,这才有指望啊。”

    “你们意思是,让我这个知县老爷,去帮你们谈那些黄白之物?”常华县知县冷笑。

    若不是看在华家人还在,他几乎要翻脸:“就那几个钱?要本官出面?”

    他这话几乎要把你们也配写在脸上。

    常华县知县只觉得他们耽误时间,如今已经快到六月,十二月初潞州城就要考核,他去年考核成绩平平,今年要是不努力,还要再当三年知县,这怎么能行。

    说着,常华县知县开口:“不要再说了,既然这个价钱能买,那就说明划得来,不要再来寻我。”

    眼看知县要走,华家人这才起身道:“这事实在没办法,才会叨扰知县老爷。”

    “虽说俗物扰人,还请知县老爷听小人慢慢解释。”

    如今在这的,算是华家家主,在凉西州做官的人则是他供养出的,所以对这个家主尤为敬重。

    连带着常华县知县也只好再坐下。

    不过华家人看看周围同来的人,朝他们稍稍摇头,这些人自觉退下,只剩下华家家主跟常华县知县。

    华家家主也不废话,直接讲起利害关系。

    “知县大人,您听我慢慢分析。”

    “去年扶江县种的白菜,亩产达到九百斤,这样的亩产别说在扶江县常华县,放在整个潞州,也是独一份,甚至放在整个承平国,那也能数得上。”

    “原本亩产四百多斤的白菜,提高这样多的产量,也就吃亏在这东西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

    “如果换成粮食,原本二百多斤的粮食,直接亩产四百多斤。”

    “这样的数字放到潞州知州岸边,能引来多大的轰动?”

    百姓饮食当中。

    菜固然重要。

    但最重要的还是大米小麦。

    换做主粮产量翻倍,别说潞州知州了,汴京的户部尚书,大学士,乃至陛下都要多看一眼。

    不用华家家主再说,常华县知县已经深吸口气,下意识问:“那化肥,真有如此功效?不是他们夸大其词?”

    知县一直不重视的原因,也有这个顾虑,害怕自己用了人情之后,其实是夸张了的。

    那他岂不是白白卖脸?

    这会华家家主都这么说,难道是真的?

    华家家主见知县对露脸这事感兴趣,立刻跟上:“咱们扶江县跟常华县相邻,人数是他们十倍有多,一直远超他们,其中佃户也有不少。”

    “若他们真种出那样高产的粮食,那我们还跟原来一样,只怕有些无地的人户有异心。”

    “那边有大量荒地,能让田地高产的化肥买的还便宜,难保他们会去扶江县过活。”

    “到时候咱们常华县的人,可就要白白便宜扶江县了。”

    现代城市有一种说法,叫虹吸效应。

    大意是小城市的人才会被周围大城市不自觉吸纳。

    从而让发展好的城市更好,发展差的城市更差。

    放在古代其实也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不长草。

    大树把周围营养吸干净,周围自然没草。

    所以华家家主在提醒常华县知县,如果人家那边产量真的好,化肥效果好,化肥卖得也便宜。

    你看佃户们跑不跑。

    佃户们本就是没有土地的非编户,意思是户籍没有直接落在常华县,而是记在大户名下。

    他们要走简单得很,今年的田租一交,便能打铺盖走人,谁都拿他们没办法。

    为了一亩粮食能增产三成,为了买化肥的钱便宜,他们其实不用犹豫太多。

    到时候常华县的人口流向扶江县?

    常华县知县已经蹦起来,这怎么行!

    他们常华县门户马上要突破两千,过了两千是上县,如果在这个时候流失人口,说不定还会流失门户,岂不是要把他钉死在这继续当知县?

    不过等常华县知县冷静下来,也发现华家家主是在吓唬他。

    人口流失?哪有那么简单。

    还有佃户们本就不算门户,走了就走了,只是土地无人耕种有点麻烦而已。

    可想到粮食增产就能在知州乃至汴京露脸,这点足以让常华县知县心动。

    常华县知县摆摆手:“好吧,既然如此与民有利,那我就请扶江县知县来一趟,好好聊一聊。”

    华家家主迟疑,轻声道:“可这是咱们找人家降价,还让扶江县知县亲自前来?怕是不妥。”

    “有什么不妥,听闻他只是捐官得来的官身,本身无甚才干,想必家里也是平平。如今不过做了一年官,也算是本官后辈,让他过来有何不妥?”常华县知县不耐烦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本官让人送信即可。”

    他都当了五年知县,还比不得他个捐官来的?

    做了一年知县,也没听说有多大功绩,连潞州城那边都很少去,交账册也不愿意露脸,如此不懂事,他这辈子估计跟之前那个知县一样,等到快退休了才能离任。

    华家家主只好退下,但他心里却隐隐不安。

    之前他同常德江谈过,常德江虽说爱种田,可也并非什么都不懂,凭借他谈下的五千斤送五百斤,已经足以让常华县人感谢。

    他都说那小知县年岁虽小,却沉稳得很,行事也比一般人果决,不笑的时候甚至令人畏惧。

    更说他去那日,小知县虽然穿着官服,但腰间随手挂的荷包材质,却能买十身他穿的绸缎衣裳。

    这样的人,真的好说话?

    还会乖乖来常华县谈事?

    要来了,那直接低一头,价格必然会往下压。

    扶江县知县有那么傻,他可不信。

    华家家主一阵头疼,说实在的,他也想让现在的常华县知县赶紧离开,换个有用的过来。

    只是这事他也做不了主,只能好生照看自己田地。

    别看他家良田千亩,该干活还是要干活的!不干活没有饭吃。

    两日后,纪炀还真收到常华县知县的信件,信里倒是十分客气。

    说是请扶江县知县去隔壁县做客,两个县距离这样近,是要多走动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38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38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