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梦溪石 本章:分卷阅读249

    ,张四维也不乐意。

    他筹谋已久,结果一转眼,煮熟的鸭子就飞了,怎么让他高兴得起来?

    所以就算他不会明面上和赵肃过不去,私底下难免也会设些绊子,搞些小动作,甚至他还瞅准机会,开始向李太后那边靠拢。虽说朱元璋定下祖制,后宫内臣不得干政,但是如果皇帝驾崩,太子还小,就算外有朝臣,有时候也需要太后出面主持一些事情,届时他与赵肃两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就算抛开这些先不提,赵肃甫一上任,就要面对一个难题。

    张居正留下来的新政,到底继不继续?

    如果继续的话,那些反对声怎么办?视而不见还是强加弹压?无论哪种办法,对赵肃只会有害无益,最终身败名裂。

    如果不继续,他势必要选择与张四维合作,有合作就有妥协,那么张四维就可以从他手中一点点把权力拿过来,最后架空他这个首辅。

    想通这些之后,张四维总算转怒为喜,把自己当不了首辅的郁闷稍稍压下,按兵不动,等着看赵肃的笑话。

    博弈恰恰才开始。

    没过多久,赵肃出手了。

    他选择了一条张四维没有想到过的路。

    首先,赵肃的人缘很好。

    在朝为官,人缘好不是很容易办到的。因为你人在江湖,想往上爬,就需要站队,站了队,就代表着你与某些人成为盟友,与另外一些人成为政敌。如果你不想站队,希望两面都讨好,那么恰恰代表你没有立场,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还有些人比较清介,一心做事,不想掺和党争,这当然也算不上人缘好。

    张居正算是一个前期很成功的范例,要知道他当时还是徐阶的学生,徐阶与严嵩父子明争暗斗,他还能在两派之间游刃有余,让徐阶认为他是个好学生,让严嵩也觉得这个人很不错。可惜他晚节不保,或者说他在登上首辅之位后,就失去这种小心谨慎。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有时候很难做到始终如一。

    赵肃充分吸取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对小人,纵然心里看不上,面上也不会让其难堪,始终以礼相待,对有才干却郁郁不得志的人,也许对方并不赞同赵肃的政见,但赵肃也不介意提拔他,拉人一把。

    久而久之,就会在许多人心里形成一种印象,每当提起赵肃,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身居高位,却没有架子,对前辈礼遇,对平辈和善,又乐意提拔晚辈。所以乍一听到赵肃回京被起复,就算是张四维那边的人,也大多觉得这不是不能接受的。

    其次,赵肃在成为首辅之后的官员任用上,展现了一种春风化雨的手段。

    王国光等人,先前是张居正的心腹,屡屡与赵肃作对,赵肃依旧没有动他吏部尚书的位置,反而在官员选拔的事情上与他诸多商量,并不独断独行,因为他深知王国光的为人,大节不亏,算是个君子,这种人用了他,他只会感激你,不会忘恩负义。

    先前张居正的新政,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只是张居正操之过急,有时候难免会让底下的人有机可趁,那些土地士绅的反对声也就大些。所以赵肃并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反而继续把新政执行下去,去掉其中一些弊病,平反起复一批原先因为张居正刻意打压而蒙冤的官员。他对外也说自己生平敬佩的人,一是启蒙恩师戴公望,二是老师高拱,三就是张居正。

    要知道天下无人不知,张居正与赵肃不对头,与赵肃的老师高拱更不对头,赵肃当上首辅之后,不是趁机打击张居正的旧党,反而既往不咎,以德报怨,他的话,更让很多人都看到他的诚意和胸襟。

    在面对赵肃一片大好形势的情况下,张四维有些坐不住了。

    赵肃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揣摩张四维的心思,他现在每天忙于处理政务,处理人际关系,力保朝局稳定,还要担心朱翊钧的病情,忙得不可开交,连久别重逢的贺子重,两人也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叙了一会儿旧,便又进宫来了。

    因为张宏派人来禀报,说皇帝想见他。

    进了乾清宫西暖阁,便瞧见一个小身影伏案执笔,认真地写着什么,旁边榻上朱翊钧半卧着,在看奏折。

    小孩儿抬头看见他,放下笔,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拱手躬身,声音清亮:“太傅好!”

    第156章

    赵肃也拱手行礼:“臣见过陛下,陛下安好,太子殿下安好。”

    太子朱常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太傅。

    说陌生,是因为赵肃辞官离开京城的时候他还小,不大能记事,也不知道这位太傅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说熟悉,则是赵肃常常给他寄来一些启蒙字画,串成故事,颇为有趣,让朱常洛爱不释手,加上父皇经常对他耳提面命,所以对赵肃这个名字,又是印象深刻。

    细论起来,朱常洛自生下来没多久就被立为太子,亲娘虽然早死,也只是一介宫人,可身为皇帝唯一的儿子,又被皇后亲自抚养,论贵重,没人能越得过他去。想当年,孝宗皇帝朱祐樘也只有一个儿子,为了他没少费心思,请来众位内阁阁臣当老师,个个都是当世大儒,学问无出其右,可结果呢,教出一个贪逸玩乐,建豹房,吃红丸的武宗皇帝,不说他本人是好是坏,起码对江山社稷,对万民百姓,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有鉴于此,朱翊钧对朱常洛的教育十分重视,基本是按照赵肃小时候对他的要求来制定,没有最严格,只有更严格。眼下自己患病,不知时日几何,他对太子的要求就更加迫切,不说能够处理政事,起码要让他具备良好的品格。作为帝王,无须学问顶尖,可一定要会用人,作为帝王,无须三百六十行,行行精通,可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能够容得下天地间不同的人和声音,可又要有当机立断的果决,该下决定的时候不能含糊。

    朱翊钧本是想有一番大作为的,在他心底,不说赶超太宗皇帝,起码要与成祖皇帝并肩,可这一切计划都因这场病而被迫中断,所以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而唯一有能力教导处这么一位帝王的,自然是赵肃。

    小太子的教育显然是比较成功的,他年方五岁,可行起礼来一板一眼,包子脸上有着故作沉稳的严肃,看起来十分可爱。

    赵肃见他偷偷瞅着自己,便笑道:“殿下可有疑惑?臣可效劳一二。”

    小太子眨眨眼,脸上带了点好奇,又摇摇头:“太傅要与父皇说正事,我不能打扰。”

    赵肃发现他与


如果您喜欢,请把《天下》,方便以后阅读天下分卷阅读249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下分卷阅读249并对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