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英桃 本章:第4节

    想到小时候自己几大箱子的玩具,李青文猛的冒出一个念头来。

    回到家,他就钻进了棚子里,家里有个木匠,大大小小的木块不少。

    陈氏看到儿子拿了一堆木块放在院子里,提醒道:“仔儿,你爹的那些东西别乱玩,都有用的。”

    说完,她叹了口气,那些物什都卖了,木匠活干不成,这些东西怕是都派不上用场了。

    李青文头都没抬,应道:“娘,我就是摆弄摆弄,等下就送回去。”

    李正亮在外头和村子的孩子跑的正欢,看到小叔在院子里,带着一身的尘土跑回来,脆声道:“小叔,你干啥呢。”

    “小叔在弄个有意思的,等做好了给你玩。”

    姜氏抱着脏衣服出来,看到大儿子一身土,气道:“你又去玩土了?!”

    李正亮狡辩:“没有,是他们非让我身上攘土,娘你别生气,等会我就把那几个使坏的揍一顿!”

    “谁给你使坏?!”姜氏上去拧住儿子的耳朵,拖着往里走,“就你最满肚子坏水,还敢赖别人,等你爹回来好好收拾你!”

    小孩被拧的哇哇大叫,“娘,轻点,我在帮小叔做事呢……”

    收到大侄子求救的眼神,李青文道:“大嫂,让亮亮给我帮把手吧,等会我给他身上拍干净。”

    姜氏当然知道儿子帮不上什么忙,不过孩子他小叔都说话了,哼了一声松手,把这笔账先记下。

    李青文在地上画了一个四方格子,格子里划出来三行,把自己手里的木头的放在格子里面。

    最大的那个格子没有合适的,李青文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侄子。

    李正亮认真的去木头堆里找,半天没寻到,他倒也机灵,直接去找李茂贤,“爷爷,我想要这么大块的木头。”

    他常见爷爷把木头弄成各种东西,一个四方块的木头根本不难。

    李茂贤正在弄菜地,被孙子拉到院子,指着地上空着的那块,“爷爷,就格子这么大。”

    一看地上画的格子和里面的木块,这么规整,不像是随便弄的,李茂贤没认出来这是什么棋,问道:“仔儿,这是啥?”

    “华容道游戏棋盘。”李青文站起来,一脸殷切,“爹,你知道这个吗?”

    李茂贤摇头,没听说也没见过,“这咋玩的?”

    李青文指着地上画的格子介绍道:“上面的是曹操,旁边围着他的是五虎上将,下面是小兵……移动这些木头,不允许跨越,只要让曹操从棋盘最下面的这个口移出来,就算是过关。”

    前世的华容道游戏根据记载历史并不长,大梁也没有类似的滑块游戏,做出来就是独一份。

    李茂贤并不知道什么曹操,但他瞧出些了门道,这东西看起来挺简单,想过关好像没那么容易,上面那块个头比别的都大不少!

    介绍完游戏规则,李青文面带期待的问道:“爹,你说这个棋盘能卖钱吗?”

    这游戏的策略和技巧他早就摸透了,弄出来不是自己玩,而是想要赚点钱,别的不说,起码先让一家人不再饿肚子。

    李茂贤愣了一下。

    李青文解释道:“爹,你别看现在光秃秃的不起眼,底下做个木头棋盘,木块上可以刻字,或者画上人物画,其实挺精美的。而且想过关步数可不少,可得钻研一阵子呢。”

    “仔儿,这看上去是个好东西,应该能卖钱。”李茂贤道:“这也是你在梦里见过的?”

    李青文点头,他爹比他见识的多,自己弄出谁都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只能用做梦来解释了。

    李茂贤去厢房拿了斧子出来,挑了一块长条木角料,用斧子砍成了两段,大的那块放在空的格子中,正合适。

    这份准劲,真是令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爷爷,你怎么不用锯啊?”

    李正亮随口嘟囔了一句,李青文怔了一下。

    听娘亲和大嫂说的话,跟随爹多年的那些工具物件都卖了,为了换钱买鸡蛋,送给村子里的家家户户,做为麻烦别人的赔礼,因为给他喊魂不能撞见其他人。

    空口说终究不稳妥,收了东西,各家各户会更加的精心。

    李青文想,以后挣了钱,一定要把那些工具给买回来。

    李茂贤还在看那些木块,对小孙子的话并不是很在意,“爷爷的锯让你谭爷爷买去了。”

    李正亮到底年纪小,没再追问为啥要卖,低头抓着那些木块玩。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华容道的故事很有名,但是这个棋盘游戏却没有记录,直到近代才有相关记载。

    第5章 字糖

    李茂贤对木盒棋盘的事情很上心,吃饭的时候还在想着,不小心夹了一大筷子咸菜,齁的喝了一大碗水,惹得陈氏频频看过去。

    吃完饭,李茂贤匆匆的出门了。

    李青文跟着娘亲和哥哥们下地薅草,人多手快,下午拔了两块地,接下来就等着秋收了。

    回来的时候,姜氏已经把装麦子的盆里水倒了,泡了一天的麦子放在高粱杆扎的篦子上摊开,麦子上面蒙上一块布避光。

    姜氏怕自己做的不对,还特意问李青文,得到了肯定的点头,才放下心来。

    陈氏在屋里缝补,听着院子里熟悉的锯木头声音,出来一看,自家男人正低头弄什么东西,旁边的凿子和刨子和从前的不一样,应该是从别人家那里借来的。

    陈氏没吱声,默默的回了屋。

    一连两三天,李茂贤闲时都在院子里忙乎,弄出来一堆的木头碎屑都拿去引火用了。

    随着每天淋水,西墙边的麦粒芽越长越高,李青风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实在是抵挡不住小四哥的殷殷期待的眼神,看麦芽差不多高了,李青文就端了回来。

    按照李青文说的,陈氏把麦芽从篦子上撕下来洗,姜氏则把提前泡好的江米放在锅中的盖帘上蒸。

    因为儿子说麦芽切的越碎越好,陈氏先细细的切碎,然后用擀面杖一遍遍的碾,最后麦芽成了一团水糊,跟粉碎机打出来的效果差不多。

    江米蒸熟后拿出来拨散开晾一下,摸上去不怎么烫手的时候,倒回锅中,然后再把案板上的麦芽水糊用炊帚扫到锅里。

    李青文拿着木铲子在锅里搅和麦芽水糊和饭粒,陈氏嫌他太慢,便接了过去。

    陈氏干活可利落,拿着铲子在她手里上下翻飞,比李青文快了不是一点半点。

    锅里两样东西搅的差不多了,李青文让娘亲收手。

    灶膛有余火,过了一会儿,李青文摸了摸陶锅边沿,又把手指头伸到锅中的米糊中,道:“就这样的火候,热三到四个时辰。”

    李青风自告奋勇,“我看着火。”

    陈氏没同意,“风儿,你烧火没准头,还是娘来吧。”

    锅里有五六斤粮食,陈氏怕有什么闪失糟蹋了。

    李青风性子急,曾经烧糊过饭,陈氏一般不让他把着火。

    接下来半天没事,看家里的水缸空了,李青文和李青宏去村子的井打水。

    杨树村有两口公用的大井,一个在东头,一个在南头,是村子里合伙出钱打的,如果是把井打在自己家院子里,那就自己出钱自己用,当然也有几户一起出钱合打一口的。

    李家习惯了去南边的井,李青文提着桶跟在三哥后头,从家里一路走到井边,接受了许多目光的打量。

    有几个小孩子扒着墙头喊“大傻子”,这称呼也不算陌生,李青文在记忆中听了许多。

    即便如此,也不会无动于衷,他冲着那些小孩喊道:“再叫一声,我就告诉你们爹娘,让你们屁股开花!”

    他不会和孩子计较,但也不想被人这样说,先把后果告诉这些小东西。

    从前这些小孩可都敢在身后骂他,被李青风和李青宏教训过,现在学精了,离的远远的开始嘴欠。

    第一次听“傻子”开口威胁,那些小孩子也有点懵,四散着逃开了。

    路边的大人却是听出来了,李家的小儿子真是好了,从前被骂都没有什么反应的,现在都知道告状了。

    井是请专门的人打的,听说可花了不少银钱,井口差不多有一丈宽,上方横着辘轳,支架是结实的木头,井绳有小孩胳膊那么粗,长期浸水绳子容易烂,隔一段时间就要换新的。

    井很深,十分危险,所以村里的大人不厌其烦的告诫孩子不要到井边玩耍,这口井在李青文的记忆中是十分可怕的。

    现在还好,冬天井边都是水冻成的冰,容易滑倒,对于大人来说都要小心。如果天冷的时候在井边看到孩子的身影,回去必定会被大人一顿鞋底炒肉。

    这个时间井边的人很多,其中就有不少李家的,李青文礼貌的一一问好,有几个长辈拉着李青文的手问东问西,也就导致他没办法和三哥一起摇水。

    不过井边人多,随便上一个搭把手就好了。

    井绳一次次的上下,一桶桶水摇上来,按照先来后到,排在前头的人先接了水,很快李青文带来的桶也装满了水。

    哥俩在一众人的目送下提着水离开了。

    木桶本身就不轻,装了水更重,提到家,李青文两条手臂又酸又痛,他这个身体没做过力气活,很缺乏锻炼。

    除了身体不像是农家孩子,李青文脸也很白,原主不下地干活,也不怎么出门,在一张张晒的黝黑的脸中很明显。

    东锅里有东西,午饭是在西锅里煮的粥,李青风很想掀开锅盖看看,可听弟弟说睡觉之前就能做出糖来,他便忍住了。

    吃完午饭,把西锅刷干净,姜氏放里面放了几舀子水。

    水烧开后,时辰也差不多到了,先舀一瓢开水倒进东锅的糖糟中,然后拿来陈氏洗干净的细布蒙在空盆口处,用水瓢把东锅的汤汤水水舀起来,一点点的倒在细布上。

    糖水透过细布流到盆中,糖糟则留在了上面。

    几次三番,东锅见底,得了两大盆糖水和一堆糖糟。

    糖糟不扔,放回东锅,继续放里面放开水,尽量把糖糟里的糖水取干净,然后再过细布。

    糖水的颜色呈青绿色,便差不多了。

    东锅连着东屋的炕,热了好几个时辰,再烧晚上没法睡人了,所以糖水放到了西锅开始煮。

    陈氏扒拉着糖糟中的米渣问这些还能吃吗,李青文想了一会儿,谨慎的道:“娘,这些还是拿去喂鸡和猪吧。”

    从前不缺粮食,这些没了营养成分的东西没人吃。

    虽然舍不得,陈氏还是打算把这米渣分三顿喂猪,鸡可以找虫子吃,猪老吃草也不长膘。

    熬糖的时候更不能松懈,要不停的搅锅,以防粘锅烧糊了。

    家里头一遭做糖,不管大人孩子都很稀奇,围着灶台转,一开始都没看出来什么门道,直到锅里的糖水越来越粘稠,一个个泡泡破裂,那股甜香味就散发出来了。

    这时离成功就差几步之遥,李青文终于能放心了,问道:“娘,咱家有黑芝麻和黄豆吗?”

    没等陈氏开口,李青风立刻道:“有,都有!仔儿你等着,我去拿!”


如果您喜欢,请把《边山寒[种田]》,方便以后阅读边山寒[种田]第4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边山寒[种田]第4节并对边山寒[种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