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总裁哥哥 本章:分卷阅读167

    “嗯,让他们自己去收拾住的地方,然后再按原计划,让一个人陪同他们去花园口和赵口参观拍照就可以了。其他修筑堤坝的,让他们不要受影响,继续干他们自己的活。”

    手指时不时地敲击在桌面上,正当那士兵应了“是”要退出去的时候,锦颐忽然又叫住他——

    “对了,如果有记者要拍摄新闻纪录片,那除了拍摄鬼子‘炸堤’的地方以外,再叫他们拍拍我军民抢堵决口的画面用以扩大宣传、加剧世界各国反应吧。”

    总之,这个锅,鬼子一定要背上!

    作者有话要说: Emmm,你们的作者君光是现在其实就已经很冒险了,要是再写政的话,估计真的就要被请喝茶了。

    所以,不是产怂,而是作者君故意不写产的。当然,小天使的话其实也没说错了,女主是个“打工仔”无疑了,不可能换掌权人和党派的,不然,女主是苏了爽了,你们的作者君就要凉凉了......

    谢谢君子若扔了1个地雷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送走前来参观采访的各市、各国记者以后,花园口和赵口两处的重建堤坝一事, 除了偶尔还有水势不稳的问题以外, 已经正式进入了正轨, 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那些记者们回到了各自的城市、和国家以后, 当晚便已撰写出有关自己所见所闻的报道。等第二日天亮以后,世界各国的报纸几乎已经被“日军的暴行”给屠版了。

    鬼子们无法洗清自己身上背着的莫须有的罪名,索性也就干脆放开了自己的手脚——

    此后,鬼子里受命为驻华北日军总司令的福泽的话,在华、日两国流传许久。他说,“一百部国际法抵不上几门大炮;几项友好条约值不到一桶火、药。大炮和火、药并非是用来实施已有的道德准则,它们是在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的工具。”

    依照福泽司令的话, 那个“没有道德的地方”, 也就是华夏了。是华夏的诬陷, 使他们日本的“清白”蒙上了冤屈。于是,他们此前所有的侵略行为似乎都得到了理由和解释,他们只是想在这个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

    仿佛自己的身上蒙受了多大的冤屈似的,日本人对他们对华夏的侵略绝口不提, 仅仅以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的形象出现, 十分硬气的再一次从国内调遣了十数万的士兵,一方面从广州登陆,意欲占下广州这个绝对的政治、经济城市,一方面还往安徽的方向不断集掉轰炸机等战机,意欲同时夺回安徽。

    八月中旬的时候,鬼子们来势汹汹地对着华夏宣战, 要求华夏予以他们天皇一个合理的解释,并要求华夏予以他们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合适的赔偿。

    事实上,当鬼子们摆出自以为是的高姿态的时候,除了国民政府和民军那些每逢日军便屡战屡败的人以外,锦颐和产军的人其实都没怎么把他们放在眼里。

    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口基数远远少于华夏,军中将士战死以后,填充补给的士兵,自然也远远及不上华夏各军部。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鬼子兵,即便装备比之当年犹甚,却再也不是那些当年能在东北作威作福、让林世源都不得不受其震慑的关东军了。

    自上海、南京两役坑杀了数十万的鬼子之后,锦颐虽然同鬼子一样都是征的新兵,却也明显感觉到鬼子兵的质量开始良莠不齐了,与当年她在东北时所看见的关东军,俨然不再是一个层次的了。

    就算鬼子里那些指挥了多次战斗的老将还在,但最终,不管一军将领再厉害,手底下的士兵不行,那也只能是吃上败仗。

    直接将安徽的事抛到韩越的手里,又发了电报回上海,让张腾飞亲自关注一下广州新招的将士的战况以后,锦颐便安心的留在了开封,一边养病,一边时不时地也跟着去到花园口和赵口附近视察几番。

    锦颐将养了一个多月,身体仍旧算不上大好,往往到花园口下了车视察的时候,走上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有了乏意。只能嘱咐了一下干活的士兵们好好干,便又重新坐上了军车,往市里安置的地方重新驶了回去。

    此时的开封,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修养,已经初初有了人气。洪水退了,连着原本的鬼子也被赶跑了。当初逃走了的人家,大多数能活下来的,也就都回来了。

    只除了日子过得苦了些、街道上还没有什么商家,讨饭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以外,大致上也与普通的城市没了什么太大的区别。

    “娃儿!俺的娃儿呀!”

    “娘!俺不要走!俺不要走啊!”

    这一日,锦颐回到了同以往一样回到了安置的大宅房。这才刚下车,还没来得及踏进门槛里,首先便被路道旁一对紧紧抱在一起的母子给吸引了视线。

    那母子俩和另外一个同他们俩抱在一起的男人穿得都很破烂。那母子俩哭得不行,那男人除了没有哭嚷着喊出声以外,受到干瘪的脸上却也是老泪纵横。不难看出,他们三个应当是一家人。

    只奇怪的是,他们三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人的边上,却站着一个显然并不富贵,却浑身上下都干干净净的男人。

    那母子俩嘴里的话喊得大声,锦颐也不笨,瞥眼打探的一瞬间,便已是对眼前的这幕了然。

    “这是怎么回事?”冲着那四人的方向昂了昂下巴,锦颐对着早就病愈、从武汉回到队伍的唐士奇问道。

    像是怕锦颐会误以为自己是知情不报一般,唐士奇斟酌了一下语句后才说道:“这……钱财和粮食都被大水给冲走了,为了活下去,百姓们实在没办法了,就都会选择鬻儿卖女的去换些钱、或者换些粮食,总比一家几口全都饿死的好……”

    唐士奇没说,这不仅是在开封,哪怕是出了河南,在安徽的那些受灾区,这也已经是常态了。几乎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会有舍不得和家人分开的哀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响起。

    “给那家些粮食,让他们不要卖孩子了。”

    自与鬼子开战以后,作为同鬼子作战的主力军,铁血军接受着来自各个城市的爱国人士的慰问和捐赠,未曾再担心过粮食的问题。但那些粮食,供应完军里的将士,或者还算绰绰有余,但要是再加上受灾的百姓,那便会显得捉襟见肘了。

    固然此时回到开封的百姓还不足五万,但若是其他受了灾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回到了开封,他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他们不忍心开着这些百姓生离死别,就能忍心看着其他百姓饿死在他们面前了?

    唐士奇张嘴,想再劝劝锦颐。但锦颐没给他这个机会,率先便踏着门槛,回到了大宅房里。

    她一回到房里,


如果您喜欢,请把《此生应不负[民国]》,方便以后阅读此生应不负[民国]分卷阅读167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此生应不负[民国]分卷阅读167并对此生应不负[民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