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词酒 本章:分卷阅读104

    研究员进行实验的复核,如果结果吻合的话……苏老师,我们的课题会推进一大步。”

    苏娇杨笑了笑,转去隔壁课题组看关于鹏城的发展规划研究去了。

    同国防部给的课题相比,鹏城、羊城、沪上、杭城这些地方委托来的研究课题经费不算多,但苏娇杨却没有丁点儿小觑这些项目的意思。

    这些项目关乎到一个城市在十年内、五十年内、一百年内的规划,更关乎到几十万人的生活环境,容不得半点儿掉以轻心。

    负责鹏城建设规划项目研究的人是宋忠堂教授带出来的得意弟子顾书遇,当初与他一起来国防科大数学系挖人的杨翠梅则是负责沪上的发展规划。

    宋瑮,那位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顾书遇和杨翠梅的可爱小师弟,因为一早就跟着宋忠堂教授做项目,苏娇杨提出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时候,宋瑮还跟着苏娇杨做了全程的验证,故而他被苏娇杨委以重任,直接接受羊城与杭城两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方案。

    羊城与沪上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发展模式,前者以对外贸易为主,后者以金融贸易握住,杨翠梅与宋瑮在这两个项目上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只需要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两个城市的未来规划把好关,提出重点扶持产业就好。

    可鹏城不一样,鹏城是一张白纸,一整块留白的地方都等着人们去规划蓝图。

    故而顾书遇面临的挑战最大。

    *

    鹏城原先只是海边的一个渔村,伟人在海边画了一个圈圈,这块荒废千年的土地就被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只不过同羊城、沪上这些本就有发展基础的城市相比,鹏城到底还是缺了些许底蕴。

    顾书遇经过仔细的分析,结合中央下发的扶持政策以及鹏城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三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与羊城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对外贸易为主,借着水运发达的先天条件来刺激鹏城经济,有羊城的发展经验在前面,就算只是照猫画虎,也能将鹏城的经济发展给带动起来。

    可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去看,鹏城人口数量远低于羊城,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差,想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不是不能,而是困难太大,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第二种假设,与沪上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金融经济发展为核心立足点,可现如今的鹏城还是太荒凉了,哪怕人人都知道未来的鹏城前途不可限量,可又有几个资本家敢拿身家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资本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们既然能够选择沪上,然后十拿九稳地赚钱,就绝对没人会愿意去赌一个未来极有可能与沪上无比相似的鹏城。

    第三种假设,将鹏城定义为科技城市的建设第一站,以高新产业建设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将鹏城打造为国内第一座‘科技城’。

    苏娇杨本人更支持第三种假设,只不过最终的建设规划方案不是她一拍脑门就能确定下来的,需要经过详细地论证。

    苏娇杨去找顾书遇时,顾书遇正对着一堆数据发愁。

    “苏老师,你的直觉没有问题。如果将鹏城定义为科技城市,那我们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人口基数不足这个劣势将扭转成为优势,科技城市也不要求企业集团的入驻量等等,只不过有一点我们无法保证,那就是鹏城能吸引多少科技企业入驻?我担心一旦押错了注,鹏城就变成一个重工业城市了。”

    苏娇杨忖了忖,道:“我记得滨工大那边研究计算机很厉害,不过受限于滨城的地理位置,理论难以联系实际,你将计算机领域列为鹏城发展的第一注,至于第二注,你将信息产业列进去。”

    “暂时就先定这两注,然后去算鹏城的发展速度,推算一下十年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再同沪上发展十年、羊城发展十年相对比,科技发展城市前期的起步过程较为艰难,但科技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具体的曲线你是看过的,前面的五年六年可能都毫无寸进,但一旦熬过来转折点,就会迎来爆炸发展阶段。”

    “对了,我们这边也要为鹏城发展加一注,超级列车项目,你也并到鹏城发展规划中去。只要鹏城政府批准,我们的超级列车实验基地就落户在鹏城,以鹏城为起点,以拉萨为终点,修建一条横跨东南与西北的超级主干线出来。”

    鹏城原本就是苏娇杨规划中的一个发展重点,超级列车落户鹏城也是顺其自然。

    顾书遇知道苏娇杨的超级列车项目有多么厉害,听到苏娇杨这么说,他的眼睛立马就亮了,“苏老师,您是说真的?要是超级列车落户鹏城,那鹏城的发展规划方案完全可以敲定,只需要到时候再同鹏城当地发展改革委的人沟通确认就好了。”

    “那行,辛苦了,我去看看宋瑮那边的研究进度怎么样。杭城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难啃。在发展规划方面,内地城市与沿海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套路。”

    苏娇杨转身要走,顾书遇却将她喊住,挤眉弄眼地说,“苏教授,咱国防科大有一个大蛋糕,你要不要去分一块下来啃?”

    “啥蛋糕?”

    苏娇杨愣住,她在国防科大待了几年,没听说国防科大有大蛋糕啊!

    顾书遇挤眉弄眼地说,“亿次巨型计算机啊。五七年,滨工大研制出我们过内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你们恢复高考那一年,国内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研究成功,七九年的时候,第一台每秒运算500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成功,而去年,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研制再次取得了突破,平均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00万次。”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一直在布局计算机发展,滨工大作为国内计算机研究领域的摇篮,成绩喜人,可我们国防科大也不差啊,七八年那次规划中,中央领导决定将计算机研制的接力棒交到国防科大手中来,由我们国防科大的慈云副校长负责牵头,做这次重大科技攻关的总指挥与总设计师。”

    “当时我已经留在清大任教了,听说清大很多老教授都眼馋这个项目,就差同上面的领导人拍桌子了,可上面的领导人意志十分坚定,硬是力排众议,将接力棒递到了慈校长手中。”

    “距离我们拿到这个项目,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我听说电子系那边一直都在全力攻关,还提出一个‘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的‘三新’目标,可收效甚微。慈校长是研究电子元部件而出名的,硬实力足够,可软实力还是欠缺了许多。”

    “中央给国防科大的任务是五年内研究出每秒钟运算达到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慈校长那边的研究团队已经将硬件水平提升到了足以承受每秒十亿次计算的水平,可这个巨型计算


如果您喜欢,请把《七零年超级学霸》,方便以后阅读七零年超级学霸分卷阅读10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七零年超级学霸分卷阅读104并对七零年超级学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