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地阴暗,黑雨降临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本章:第27章 大地阴暗,黑雨降临

    在最后一次冰河时代,地球上所有生灵遭逢一连串的灾祸。从其他体型较大的物种的下场,我们可以推知这些灾祸如何影响到人类。这方面的证据有时令人相当迷惑,诚如达尔文在访问南美洲后所说的:

    面对物种绝灭的现象,没有人比我更感到惊讶了。当我在〔阿根廷〕拉普拉达港(La Plata)发现乳齿象、大懒兽、剑齿兽和其他已经绝种的古生物——它们共同生活在相当晚近的地质时期——所遗留下的骨骸中嵌着一枚马齿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西班牙人把马匹引进南美洲之后,它们在旷野中奔腾出没,繁衍得十分快速,这证明南美洲的地理环境适合马匹生长,那么,本地土生土长的马匹为什么会在相当晚近的时期绝灭呢①?

    答案当然是冰河时代。它消灭了美洲土生土长的马匹,也使活跃在这个地区的一些哺乳动物绝种。物种绝灭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西半球。世界其他地区,由于不同的原因,在漫长的冰河化过程中,不同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物种灭绝的现象。以整个地球来说,遭建灭种噩运的许多物种,大部分是在冰河时代的最后7000年灭绝的。这段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8000年之间。

    冰原时而扩展,时而消退,导致动物大量死亡。和冰原活动有关的气候与地质事件,本质究竟为何,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灾难中,海啸、地震。强烈风暴、冰川作用的突然加剧和消灭,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不论造成这些现象的真正原因为何,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所产生的动乱,导致物种大规模灭绝。

    达尔文在《日志》(Journal)中指出,这场动乱动摇了quot;地球的整个架构quot;②。例如,在西半球,从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之间,70多种大型哺乳动物遭逢灭绝的噩运,包括7个科的所有北美洲成员和所有长鼻类动物。在这段时期,暴毙的动物总数超过4000万头,但是,绝大部分是在短短2000年中(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9000年)被灭绝的。相对之下,在此之前的30万年中,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大约只有20种。

    晚期的、大规模的动物灭绝现象也发生在欧洲和亚洲。连遥远的澳大利亚也不能幸免——在相当短的一段时期,澳大利亚总共丧失了大约19种大型脊椎动物,有些不是哺乳类。

    阿拉斯加与西伯利亚:大地突然冻结

    13000年前到11000年前发生的地质剧变中,灾情最惨重的地区,要算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北部。环绕北极圈的quot;死亡地带quot;,散布着无数大型动物的遗骸,包括许多完整无缺的尸体和大量保存完好的象牙。事实上,在这两个地区,常常有人将巨象尸体解冻,割下它们的肉,喂养拖雪车的狗;在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市(Fairbanks),餐馆的菜单上可以看到quot;巨象排quot;(mammoteak)这道菜。一位专家指出:quot;那个时候,成千上万的动物死亡后就立刻冻僵,此后一直保持冰冻状态,否则的话,它们的肉和长牙不会保存那么完好……造成这场大灾难的,一定是某种极为强大的力量。quot;③

    quot;北极生物研究所quot;(Institute of Arctic Biology)的葛斯瑞博士(Dr.DaleGuthrie)提到,公元前11000年,在阿拉斯加生活的动物种类十分繁多:

    各种各样的动物生活在一块:剑齿猫、骆驼、马、犀牛、驴、长角鹿、狮子、雪貂、驼羚。想象这情景时,我们难免会对它们居住的世界感到好奇。这些动物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因此,我们不得不问:当时的环境应该也不相同吧④?

    埋藏这些动物遗骸的阿拉斯加软泥,看起来就像一层细致的、灰黑色的沙土。根据新墨西哥大学奚本教授(Professor hibben)的观察,冰冻在这层软泥中的是:

    扭曲的动物遗骸和横七竖八的树干,掺杂着结晶的冰块和一层层泥炭和青苔……美洲野牛、马、狼、熊、狮子……显然,在某种力量威迫下整群动物骤然死亡……这一堆堆动物或人类的尸体,绝不可能是寻常的自然力量造成的……⑤

    在不同的地层,学者发现,石造手工艺品quot;冰藏在地下深处,跟冰河时代的动物遗骸放置在一块。这个现象证明,人类和已经绝种的动物曾经共同生活在阿拉斯加quot;。⑥

    在阿拉斯加软泥中,学者还发现:

    强烈的大气骚动所留下的证据。哺乳动物和美洲野牛的尸体支离破碎,扭曲成一团,仿佛被愤怒的天神一掌殛毙似的。在一个地方,我们找到一只巨象的前腿和肩膀,焦黑的骨骼上还轮附着一些肌肉、趾甲和毛发。附近,我们发现一头野牛的颈项和头颅,脊柱的筋腔和韧带依然完好,覆盖在牛角上的角质素也完整无缺。这些动物身上完全看不到刀痕或其他类似的伤痕〔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它们绝不是死于猎人之手)。就像稻草人一样,它们被撕成碎片,遗骸散布各处——尽管这些动物有些体重高达好几吨。跟一堆堆骨骸掺杂在一块的,是一株株歪七扭八、纠结成一团的树木。在一层细致的沙土覆盖下,这些骨骸和树木永远被冰藏起来⑦。

    类似的景象,我们在西伯利亚也看得到。约莫在同一个时期,西伯利亚也发生灾难性的气候改变和地质动荡。这里的冰冻巨象坟场,自罗马时代以来,就一直被象牙商人quot;开采quot;;据估计,在20世纪初,10年之间这儿就生产出2万对象牙。

    再一次,我们察觉,某一种神秘的力量似乎隐藏在幕后,主导这些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行动。一般学者认为,皮坚肉厚。浑身毛茸茸的巨象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因此,我们在西伯利亚发现它们的遗骸并不感到诧异。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人类的遗骸竟然埋藏在巨象身边,此外还有其他根本不适合在寒地生长的物种:

    西伯利亚北部的平原曾经养育过大量的犀牛、羚羊。马、野牛和其他食草动物;它们是许多种食肉动物——包括剑齿猫——捕食的对象……就像那些巨象,这些动物活动的范围远及西伯利亚北端,直抵北冰洋岸,甚至更往北进入里雅科夫(Lyakhov)和新西伯利亚群岛,那儿距离北极只有很短的路程⑧。

    研究人员证实,公元前11O00年大灾难发生之前居住在西伯利亚的34种动物,包括奥西普巨象(Ossips mammot;那些地区的气候,以往并不那么寒冷,因为这群动物不可能存活在这样的低温下。显然,这些动物死亡的那一刻,它们居住的土地就开始冻结。quot;⑨

    还有大量证据显示公元前11000年左右,西伯利亚的气温骤降,变得十分寒冷。勘探新西伯利亚群岛时,北极探险家爱德华·冯托尔男爵(Baron Eduard von t0ll)找到quot;一只剑齿虎的遗骸和一株高达70英尺的果树。这株倒下的树木,完好地保藏在永冻层中,树根和种子都完整无缺。青翠的叶子和成熟的果实仍旧依附在树枝上……今天,在新西伯利亚群岛,惟一生长的树木只有1英寸高的柳树。quot;⑩

    绝种的动物死亡前所吃的食物,也同样显示西伯利亚气温骤降所带来的灾难实在非同小可:quot;在刺骨的严寒中,巨象一头接一头暴毙。死亡来得太突然,巨象吞下的食物来不及消化……我们在巨象的嘴巴和肚子里找到野草、风信子、金凤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quot;⑾

    不必说,在今天的西伯利亚,这些植物是不可能生长的。公元前11000年,它们却在西伯利亚出现,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个时候,西伯利亚的气候一定相当温和,甚至温暖,适合万物生长。在世界其他地区,冰河时代的结束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为什么在西伯利亚这个早期的乐园福地,它却带来永恒的冬天?这个问题,且让我们留待本书第8部解答。这里我们只想指出:12000年前到130O0年前的这段时期中,严寒的天气突然降临西伯利亚,很快就把这块土地变成一片冻原。这使我们回想起伊朗的祆教传说:原本每年享受7个月夏天的乐土,一夕之间,被转变成冰雪覆盖的荒原,每年有10个月是苦寒的冬天。

    千座火山一齐爆发

    许多灾难神话提到那个气候酷寒、天空阴暗、含沥青的炽热黑雨倾盆而下的时代。一连好几百年,涵盖西伯利亚、加拿大育康地区(t;死亡圈quot;,所呈现的想必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在这片土地上,quot;一层层火山灰散布在软泥中,覆盖着成堆的骨骸和象牙。显然,物种的灭绝和火山的大规模爆发是同时发生的quot;⑿。许多证据显示,威斯康星冰川消退期间,火山活动格外频繁⒀。远离阿拉斯加冻原的南方地区,数以干计的史前动物和植物一齐沉陷在洛杉矶附近有名的拉勒里亚(La Brea)焦油坑中。那儿挖掘出来的动物遗骸包括野牛、马、骆驼、树獭。巨象、乳齿象和至少700只剑齿虎。考古学家还找到一整副人类骨骼,关节已经脱落,全身被沥青包裹,沥青中掺混着一种已经灭绝的兀鹰留下的骨骸。拉勒里亚地区发现的遗骸,quot;破碎、扭曲、混杂、纠缠成一团quot;,显示这一带的确发生过一场突然降临的、灾情极为惨重的火山灾变⒁。加州其他两个地点——卡子特里亚(Carpinteria)和麦基屈克(Mckittrick)——的沥青坑,也发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冰河时代晚期鸟类和哺乳动物遗骸。在圣皮德罗河谷(San Pedro Valley),乳齿象的骨骸被挖掘出来时,四肢仍然挺立着,全身被厚厚的火山灰和泥沙包裹住。在科罗拉多州佛洛里斯坦湖(LakeFloristan)和俄勒冈州约翰戴伊盆地(John Day Basin)发现的化石,也是从成堆的火山灰中挖掘出来的。

    在quot;威斯康星冰川作用quot;的末期,毁灭无数物种的火山爆发似乎特别猛烈,然而,在整个冰河时代,火山活动却持续进行着,不仅发生在北美洲,也出现在中南美洲、北大西洋、亚洲大陆和日本。

    我们实在很难想象,生活在那个怪异的、可怖的时代的人类,面对持续不断的火山活动,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读者只需回想一下,1980年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爆发时喷火高层大气中的花椰菜形状烟雾就能够体会到,当一连串火山在世界各地顺序爆发时,受影响的绝不只是本地的生灵,连全球气候都会遭受严重破坏。

    据估计,圣海伦斯火山总共喷出1立方公里的熔岩,但比起冰河时代的火山爆发,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威力比较可观的是印尼火山克拉卡托亚(Krakatoa)。它在1883年爆发时,总共夺走3600O条人命,爆炸声直传到3000英里外。从异他海峡(SundaStrait)的震央卷起的海啸,高达100英尺,有如千军万马般汹涌过爪哇海和印度洋,把轮船卷进几英里深的内陆,在遥远的非洲东部和美洲西海岸引发洪水。18立方公里的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灰和尘土被喷进大气层;往后两年多,全世界的天空都明显地阴暗下来,落日变得特别的红。在这段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显著下降,因为火山灰中的粒子把阳光反射回天空。

    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冰河时代,地上生灵面对的不只是一座克拉卡托亚火山,而是千百座。一连串火山爆发的结果,首先,冰川作用加剧进行,因为阳光被火山喷出的炽热烟雾阻隔,使原本就很低的气温降到更低。同时,火山将大量二氧化碳喷进大气中,而二氧化碳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当火山恢复平静时,全球气候会有某种程度的回升。有几位学者认为,大冰原的持续扩展和消退,肇因于火山活动与气候之间有如quot;拉锯战quot;般的互动⒂。

    全球大洪水

    地质学家大都同意,到了公元前8000年,北美洲的威斯康星大冰原和欧洲的沃姆大冰原,已经全面消退。冰河时代总算结束了。然而,冰河时代结束之前的7O00年,却是气候和地质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剧烈到令人无法想象。少数幸存的人类部落,从一个灾祸逃离,马上又得面对另一场劫难,惶惶不可终日,急急如丧家之犬。偶尔大地恢复宁静,他们就盼望噩运从此远离。可是,当大地上的冰川开始溶化时,他们却又得时时忍受洪水的肆虐。以往被数以10亿吨计的冰块挤压到quot;软流层quot;(asthenospher)的地壳,这时趁着冰块溶化又冒出头来,有时相当急速,结果引发强烈地震,空气中充满可怕的声响。

    有时情况特别糟糕。遭逢灭种噩运的动物,大多死在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前9000年之间,而这段时期正是气候变动最剧烈的时候。诚如地质学家英柏瑞(Jo;大约11000年前,地球上发生一场气候大革命。quot;⒃沉淀作用加速进行;大西洋表面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幅度达摄氏6到10度。

    造成物种绝灭的另一个动荡时期,出现在公元前150O0年到公元前13000年之间。在上一章我们发现,大约17000年前,quot;塔兹威尔大推进quot;将冰原扩展到最大的范围,接着,在往后不到2O00年中,冰原急速地、持续地消溶,使北美洲和欧洲数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彻底非冰河化。

    有些地区的情况很特殊:阿拉斯加整个西部、加拿大育康地区、西伯利亚大部(包括今天全世界气候最寒冷的新西伯利亚群岛),直到冰河时代将近结束之前,一直是不被冰原覆盖的地区。大约12000年前,这些地区才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结果活活冻死了很多巨象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

    别的地区呈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当时,欧洲大部分土地被掩埋在2英里厚的冰层下。在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情况也是如此。那里的冰原从位于哈得逊湾(hudson Bay)附近的中心向外扩展,涵盖整个加拿大东部、新英格兰和美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一路延伸到北纬37度,直抵密西西比河谷的辛辛那提市南郊,距离赤道也不算太遥远了。

    根据专家估算,在高峰时期(1700年前),覆盖北半球的冰层总体积达600万立方英里。当然,南半球也经历类似的冰川作用,一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构成无数冰山的水源,由世界的海洋提供——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400英尺左右。

    就在这个时期,气候的钟摆猛然转向。冰原的全面溶化发生得那么突然,涵盖的区域那么辽阔,以致学者把它称为quot;某种奇迹quot;⒄。以地质学的术语来说,在欧洲它代表的是温暖气候的quot;波林阶段quot;(Bolling p;布雷迪间冰段quot;(Brady interstadial)。在这两个地区:

    需要4万年时间才逐渐发展完成的冰山,在短短2O00年中就消失无踪。显然,我们不能用寻常的、逐步发生作用的气候因素来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通常使用这些因素解释冰河时代)……冰川的迅速溶化显示,某种不寻常的因素影响到当时的气候。根据我们推算,大约16500年前,这个因素第一次出现,200O年后,它就摧毁了大部分——数目可能高达3/4——的冰川。

    此外,证据显示,冰川的全面溶化,大部分发生在100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⒅。

    无可避免地,冰川的全面溶化所造成的第一个后果就是海平面急遽上升——上升的幅度可能高达350英尺。岛屿和大陆桥消失在海水中,低洼的海岸线被淹没。海啸不时发生,吞没岸上的高地。海啸消退后,在陆地上遗留下无可磨灭的痕迹。

    在美国,quot;冰河时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出现在密西西比河东边的墨西哥湾海岸上,有些地点的高度达海拔200多英尺quot;⒆。在密歇根州,研究人员在散布着冰河堆积物的沼泽中发现两只鲸鱼的骨骼。在佐治亚州,海洋堆积物出现在海拔160英尺的陆地上;在佛罗里达州北部则出现在240英尺的高地上。得克萨斯州的位置,在quot;威斯康星冰川作用quot;所涵盖的地区的南边,但在这里的海洋堆积物中,研究人员却找到冰河时代的陆地哺乳动物遗骸。另一组海洋堆积物,包含海象。海豹和至少五种鲸鱼的遗骸,散布在加拿大东北各省和北极海岸。在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许多地区,冰河时代海洋堆集物扩散到quot;200多英里的内陆quot;⒇。安大略湖北岸,海拔大约440英尺的陆地上,研究人员发现一只鲸鱼的骨路;在佛蒙特州海拔500多英尺的地点,他们找到另一只鲸鱼的遗骸;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魁北克海拔600英尺的地区,他们又发现一只鲸鱼。

    世界各地流传的洪水神话一再提及,人类和动物逃到高山上,躲避不断高涨的浪潮。化石记录证实,冰原消溶时这种情况的确发生过,但是,逃到山上的生灵却往往不能幸免于难。例如,法国中部孤立的山丘顶端,岩石的裂缝中塞满地质学家所说的quot;含骨角砾岩quot;(osseous breccia),里头包含巨象、长毛犀牛和其他动物的破碎骨骼。法国东部勃良地(Burgundy)吉奈山(Mount Genay)高达1430英尺的山巅上,quot;散布着角砾岩,里头包含巨象、驯鹿、马和其他动物的遗骸quot;。在欧洲南端的直布罗陀,研究人员quot;在动物的骨骸中,找到一颗人类臼齿和旧石器人类使用的燧石quot;(21)。

    英吉利海峡岸边的普里茅斯市(Plymout;大量的河马骨骸,场面有如古希腊罗马的百牛大祭祀quot;(22)。在这些和其他证据的基础上,牛津大学前地质学教授约瑟·普莱斯崔治(Josepwich)做出这样的论断:冰原迅速消溶期间,欧洲中部、英格兰以及地中海的岛屿科西嘉。萨丁尼亚和西西里,好几次被大水淹没。根据他的推论:

    洪水逼临时,成群动物撤退到深山中,后来却发现自己被大水围困,脱身不得……无数动物挤成一团,闯进附近的洞窟,后来被洪水追上,葬身水中……山坡上的砂砾和大块大块的岩石被水流冲刷下来,将动物的骨骸砸得粉碎……早期人类的某些部族一定也经历过这场大灾难(23)。

    同一时期,中国似乎也发生类似的大水灾,在北京附近的山洞中,研究人员发现,巨象和水牛的骨骼跟人类的遗骸准聚在一起(24)。有几位学者认为,在西伯利亚,巨象的尸骨和碎裂的树木混杂在一块,是因为quot;一场大海啸将树木连根拔起,把纠缠成一团的动物尸体掩埋在泥沙中。在北极地区,这些遗骸冻结得非常坚实,因此,直到今天,仍然完好地保藏在永冻层中quot;(25)

    南美洲各地,研究人员也挖掘出冰河时代的化石:quot;平日不相往来的动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跟人类的遗骸混杂地堆聚在一起。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范围辽阔的区域内,陆地和海洋生物的化石掺混在一块,埋藏在同一个地层中。quot;(26)

    在洪水肆虐下,北美洲的灾情也十分惨重。威斯康星大冰原消溶时,在地上创造出巨大的、短暂的湖泊;洪水迅速涌入湖中,一路上淹死不知多少生物,然后才徐徐退去,几百年后整个湖泊才干涸。例如,西半球最大的冰河湖泊亚格西兹湖(Lake Agassiz),面积一度广达11万平方英里,涵盖今天加拿大马尼托巴省(Manitoba)、安大略省和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以及美国北达科塔州和明尼苏达州的部分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湖泊维持不到1000年。它的存在显示,冰原突然溶化,带来一场灾难性的大洪水后,大地又恢复安宁。

    祛除成见,正视历史

    长久以来,学界一直认为,大约11000年前人类才开始移居西半球,但近来的考古发现却显示,这段历史比我们想象的长远得多。在阿拉斯加育康地区的quot;老乌鸦盆地quot;(Old Cro;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人类移居美洲,至少在3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移民潮。quot;(27)

    冰河时代移居美洲的人类,从西伯利亚出发,渡过连接东西半球的白令陆桥,在17000年前到10000年前之间,遭逢到最可怕的情况。那时,威斯康星冰川骤然溶解,使全球海平面上升350英尺,引发前所未见的气候和地质剧变。一连7000年,地震、火山爆发、大洪水和诡异的、间歇出现的宁静,主导西半球人类的日常生活。也许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他们的神话一再讲述大火、洪水、黑暗时期、太阳的创造与毁灭。

    此外,一如前文提到的,在这方面西半球的神话并不孤立;它和东半球的神话有某种关联。世界各地的传说提到quot;大洪水quot;、quot;大寒quot;、quot;大动乱的时代quot;这类经验时,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共同点。同样的经验被一再讲述。这点不足为奇——冰河时代和它产生的效应毕竟是全球现象。更耐人寻味的是,同样的象征和题旨不断出现在这些神话中:一个好人和他的家庭,神灵的开示,地上所有生物的种子,漂流洪水上的船,抵御酷寒的围场,让未来人类的祖先躲藏的树洞,洪水消退后被放出去寻找陆地的鸟儿和其他动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神话提到quot;奎札科特尔quot;和quot;维拉科查quot;这类人物。据说,他们是在洪水消退后的黑暗时代来到这个世界,向劫后余生、惊魂甫定的民众传授建筑、天文、科技和法律的知识。

    给人类带来文明和教化的这些英雄究竟是谁?难道,他们只是先民通过想象力捏造出来的人物?他们到底是神还是人?如果他们是人,有没有可能,他们以某种方式介入这些神话,把它转变成一种保藏知识、留传后代的工具?

    这些想法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然而,在本书第5部我们会发现,异常精确、合乎科学标准的天文资料和数据,一再显现于某些神话中,而这些神话跟大洪水的传说同样古老、同样广为流传。

    他们的科学知识究竟来自何方?

    注释:

    ①达尔文《物种源始》,企鹅版,322页。Che Origin ofSpecies,Penguin,London,1985,P.322.

    ②达尔文《搭乘皇家海军兵舰quot;猎犬号quot;环游世界从事博物学与地质学研究之日志》,1834年1月9日的记载。Co tural ory and Geology of Countries Visited During try for 9January 1834.

    ③《极地之道》,258页。

    ④大卫·霍普金斯等《贝林吉亚史前生态学》,309页。DaVid M.a!;the Palaeoecology of Beringia,Academic Press,New York,1982,p 309.

    ⑤法兰克·奚本《失落的美洲人》,引述自(极地之道),275页及其后各页。Frank C. Americans,cited in the Pole,p.275ff.

    ⑥雷尼《阿拉斯加中部地区考古研究》,《古代美洲》第5卷,307页。F.Ralney,Arcigations In Central Alaska,American An tiquity,volume V,1940,p.307.

    ⑦《极地之道》,275页及其后各页。

    ⑧同上,255页。

    ⑨乔治·居维埃《地球历史上的变革和灾难》,1829年版。Georges Cuvi er,Reuolutions and Catastropory of th,1829.

    ⑩引述自《极地之道》,256页。

    ⑾伊凡·桑德逊《急速冰冻的巨象之谜》,《星期六晚邮报》周刊,1960年1月16日,82页。Ivan t.Sanderson,quot;Riddle of ts,quot;Sturday Euening Post.

    ⑿《极地之道》,277页。

    ⒀同上,132页。

    ⒁普莱斯《新地质学》,579页。G.M.Price,the Ne Geology,1932,p 579.

    ⒂《极地之道》,132~135页。

    ⒃《解开冰河时代之谜》,129页。

    ⒄《极地之道》,150页。

    ⒅同上,148~149页。

    ⒆傅林特《冰河地质学与洪积世》,294-295页。R.F.Gleacial Geology andt Epoch,1947,pp.294-5.

    ⒇同上,362页。

    (21)约瑟·普莱斯崔治《论最后地质时期结束时的某些现象及其对洪水传说的影响》,36、48页。Josep Geological Period and on tradiionOf the Flood,Macmillan,London,1895,pp.36,48.

    (22)同上,50页。

    (23)同上,51~52页。

    (24)李氏《中国地质研究》,370页。J.S.Lee,the Geology of China,London.1939,p.370.

    (25)《极地迁徙与大陆漂流》,经济化石学与矿物学学会专刊第10号,165页。Polar andering and Continental Drift,Society of Economic Pale ontologistsand Mineralogists,Special Publication No,10,tulsa,1953,p 165.

    (26)狄莱尔与欧普《南美洲物种灭绝的证据》,收录于《极地之道》,292页。J.B.Delair and E.F.oppe,quot;t Extinction In Sout;in Pathe Pole,p.292.

    (27)《人类的进化》,92页。


如果您喜欢,请把《上帝的指纹》,方便以后阅读上帝的指纹第27章 大地阴暗,黑雨降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上帝的指纹第27章 大地阴暗,黑雨降临并对上帝的指纹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