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绮色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林杉 本章:风情绮色佳

    7月,美国东部的枫叶刚刚泛出浅浅的薄红,掩映在万树丛中的小城绮色佳,正准备迎接一年中最富个性的季节。

    山色湖光多了几分凝重,少了几分热烈。从山涧流出的泉水潺潺而下,在跌宕的岩石间形成了层层瀑布。流水如一张竖琴,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如诗如梦,清逸出尘,弹拨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律动。

    红树碧水环抱着的康奈尔大学,是这张琴上最动人的C弦。

    绮色佳小城居民10000,而康校的学生便有6000。

    7月7日,林徽因和梁思成这两只喜鹊天河西渡,双双飞到这座牧歌式的大学城。

    康奈尔大学校园夹在两道峡谷之中,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光潋滟的卡尤嘎湖。校园里的建筑多为奶黄和瓦灰两种颜色,街道也是瓦灰色的,黛山碧水,教堂的尖塔,构成一幅非常和谐的图画。

    刚刚放下行囊,他们就忙着办理入学手续,暑校从今日开始,他们已迟了一天。报名、交费、选课,忙得二人团团转。徽因选了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课程,思成选了三角、水彩静物和户外写生课程。

    两个月的暑校生活将是快乐而紧张的,他们将在这里上预备班,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环境。

    同来的还有思成在清华的好友和同房间的同学陈植。

    每天清晨,他们踏着一山鸟鸣,背起画具,去野外感受色彩。少有围墙概念,十分注重发挥学生创造个性的西方式教学,这使他们如鱼得水。

    更使林徽因感到开心的,是这里的山光水色。这山、这树、这泉水所建构的美,很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再染上人文的、主观的、感情的色彩,使她引发出无限乡恋。

    这美,陶醉着他们。使他们同这景色一起化入幽深,化入宁静,他们每天都有新鲜的收获。

    最吸引他们的还有康校的校友会。校友会是幢奶黄色的楼房,大厅里挂着一幅幅油画肖像,那是从康校创立以来,历届校长的肖像,栗色的长条桌上,陈列着每一届走出康大的毕业生名册,记录着他们在学术和社会事业上的成就,以及他们对母校的捐赠,毕业生和在校生捐赠的桌椅等物品都刻着姓名。

    在校友会上,他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畅谈理想,讨论人生意义,唱歌,举办化妆舞会,生活得非常充实和快乐。

    两个月之后,他们将按着出国前的安排,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这里的每一天,他们必须加倍珍惜。

    然而,欢乐、紧张和新鲜的生活,并没有驱散他们各自心头的阴影。

    因着泰戈尔访华脱颖而出的林徽因,并没有使李夫人改变对她的印象。李夫人本来就不满这桩婚事,从这时起就越发激烈地反对。

    来后这段时间里,梁思成经常收到姐姐思顺的信,信中对林徽因责难有加,尤其是最近的一封,谈到母亲病情加重,称母亲至死也不可能接受林徽因。

    徽因知道后非常伤心,思成左右为难,也不知去如何安慰徽因。

    林徽因不堪忍受梁家母女种种非难,更不能忍受他人对自己人格与精神独立的干预。于是她告诉梁思成,暑校后她将不再随他去宾夕法尼亚了,她坚持留在康奈尔大学,她需要这里的湖光山色,医治心灵上的创伤。

    梁思成也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他很快瘦了下去,经常精神恍惚。他给姐姐写信说:感觉做错多少事,便受到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这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理,佛教说quot;业quot;和quot;报quot;就是这个真理。

    这时,远在北京的徐志摩突然收到了林徽因的信,那是一封很短的便函,信中说,她极盼收到他的信。她不要求说别的,只是要他报一个平安。

    徐志摩心中冷却了的火焰,又被那张短笺重新点燃了。他觉得写信太慢了,便急匆匆赶到邮局,发了一个急电给林徽因。

    从邮局回到石虎胡同,他的脸上放着兴奋的光。红鼻子老蹇拉住他喝酒,喝到半酣,他猛然想起什么,放下酒杯,再次跑到邮局。当他把拟好的电稿交给营业室的老头时,老人看了看笑了:quot;你刚才不是拍过这样一封电报了吗?quot;

    徐志摩歉意地笑笑。他想起刚才确实已经把电报发去了。

    徐志摩回到寓所,再也抑制不住这心情的亢奋,他要立刻给林徽因写信,铺开纸笔,信没写成,一首诗却满篇云霞地落在纸上。

    啊,果然有今天,就不算如愿,

    她这quot;我求你quot;也够可怜!

    quot;我求你quot;,她信上说,quot;我的朋友,

    给我一个快电,单说你平安,

    多少也叫我心宽。quot;叫她心宽!

    扯来她忘不了的还是我——我

    虽则她的傲气从不肯认服;

    害得我多苦,这几年叫痛苦

    带住了我,像磨面似的尽磨!

    还不快发电去,傻子,说太显——

    或许不便,但也不妨占一点

    颜色,叫她明白我不曾改变,

    咳何止,这炉火更旺似从前!

    我已经靠在发电处的窗前,

    震震的手写来震震的情电,

    递给收电的那位先生,问这

    该多少钱,但他看了看电文,

    又看我一眼,迟疑地说:quot;先生

    您没重打吧?方才半点钟前,

    有一位年青的先生也来发电,

    那地址,那人名,全跟这一样,

    还有那电文,我记得对,我想,

    也是这……先生,你明白,反正

    意思相似,就这签名不一样!quot;——

    quot;呒!是吗?噢,可不是,我真是昏!

    发了又重发;拿回吧!劳驾,先生。quot;——

    写完最后一行,徐志摩已经不能自己,他热泪滂沱。第二天早晨,红鼻子老蹇推开他的房门,发现他合衣醉倒在书桌旁边。

    当这首诗寄到绮色佳的时候,林徽因已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了。她一连几天发着高烧,烧得厉害时,她经常出现幻觉。一会儿,她觉得自己躺在一条阴冷的山谷里,周围没有花朵,没有草木,没有流水,只有夜像一只怪兽,在她的头顶上张着血盆大口。一会儿又仿佛躺在大海的波浪里,海水一碧万顷,鱼儿在天空中游着,鸟儿在水面下飞,波浪摇动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剧烈,直到把她摇得头晕目眩。她不敢睁开眼睛,感到那太阳在离她眼睛很近的地方。

    当她睁开眼睛时,早晨的太阳如同新鲜的牛奶洒在窗的帷幔上。

    床头有一束鲜艳的颜色,那是一束从山野里采来的鲜花,花瓣上还闪着清亮的露水。

    一只手轻轻放在她的额头上,她听到梁思成如释重负的声音:quot;烧总算退了一点儿,谢天谢地。quot;

    林徽因把头转向梁思成,她看到了他疲惫不堪的笑容,他的眼里布满了血丝,面色铁青。

    吃了点东西以后,她觉得精神稍稍好了一些。梁思成扶她靠在床头坐下,从衣兜里掏出一封电报给她,电文是:

    母病危重,速归。

    1922年,思成的母亲在马尼拉做了癌切除手术,当时姐夫周希哲任菲律宾使馆总领事,大姐一家住在那里,夏天父亲梁启超派梁思成到马尼拉把母亲接回天津。林徽因知道,梁思成母亲的病已到晚期,她焦急地问:quot;你准备什么时候起程?quot;

    梁思成摇摇头:quot;我已经往家里拍了电报,不回去了。quot;

    梁思成每天早晨采一束带露的鲜花,骑上摩托车,准时赶到医院。

    每天的一束鲜花,让她看到了生命不断变化着的色彩。一连许多天,她整个的心腌渍在这浓得化不开的颜色里。

    当他们结束了康奈尔大学暑期课程,准备同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时,绮色佳满山的枫叶,正擎起一树树激情的流火……


如果您喜欢,请把《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方便以后阅读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风情绮色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风情绮色佳并对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