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回 猗氏断盐晋侯讨伐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篆诂 本章:第二百六十七回 猗氏断盐晋侯讨伐

    宣王二十三年,中条山盐湖的盐邑主猗氏霸占盐湖之盐,不对北部几个诸侯供应食盐,这让黄河北部几个诸侯很是老火,包括晋国在内。

    晋穆侯急了,不供应盐怎么行,大家都知道,人每天每顿都吃盐,盐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用微量元素,一个人的身上三分之二是水,每个人身上至少有五两至八两盐,人不吃盐,就会生病,生病到了医院,医生就会给你补盐水,这是为何?

    医生说,人体缺盐,人体内的酸碱失去平衡,神经系统就会出毛病,人体无力,肌肉,心脏跳动不正常,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昏厥,恶心,呕吐,心跳加,脉搏细弱,视力模糊,骨质酥松,这些症状,足以让人们为了食盐的问题而动一场战争,一场因为食盐引起的一场战争,就要开始。

    中条山盐湖,是世界上三大内6盐湖之一,这里是确保中原地区,以及北方黄河之东地区人民食盐的基地,这里也是朝廷盐司的直管盐场,而猗氏人就是负责这个盐场制盐的北方部落。

    猗氏族,一看这个猗字,就知道他们和猃狁,犬戎,狄人属于同类,是中原人对北方名族的一种印象叫法,出于歧视或者污蔑的称呼。时代变迁,猗氏族人,经过兴衰成败之后,再一次的强大起来,他们占据中条山北麓,盐湖,还有涑水平原,资源物产丰富,尤其是食盐,让他们富得流油,这是朝廷管控产品,古代凡是强大的诸侯国,都会形容他们,通鱼盐之货,这表明盐的地位,在商贾工业中地位极其重要。

    猗人为何不贡这几个诸侯国的食盐?难道他们不怕朝廷惩罚他们吗?

    猗人,周朝人称条绒,就是中条山好战的民族。这也难怪,大家都要前去抢盐,或者强逼他们供盐,更有可能因为盐的问题,常生争端,甚至战争,这里因盐而战的战事太多,所以成为好战民族的代表,战争成为戎,所谓国之大事,祭祀与戎,戎就是战争,兵戎,戎马是也,久而久之,人们送其外号,条戎。

    条戎猗氏,因为战争多了,也就不怕了,不惧了,勇敢了,无畏了,甚至养成好战,主动的性格,习惯成了自然。

    我想,猗人的战争,大多数是为了捍卫,保护,抵御,抗击之类的行为,绝不是对外扩张的雄心所致,为的是这个盐湖之盐,他们要捍卫自己的领土,保护自身的利益,抵御资源掠夺和不平等的贸易条款,抗击外来的强行侵略。

    这次对北部几个诸侯国断绝供盐的根源,也是出于上面所说的问题,以晋国为的杨国,郇国,虞候,耿国,这些都是姬姓诸侯国,尤其是杨国,他是当朝王上宣王的王子之国,你敢不贡吗?

    原则上,除了按时朝贡王朝食盐之外,诸侯对诸侯邦国之间的物资来往,都是属于平等的贸易往来,不存在供给,更不存在无偿奉献,即使是王亲国戚的诸侯国,也是一样,这叫公平,这叫合理。

    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来了,晋穆侯隔空对话对猗氏君说道:“王子杨国刚刚成立,宣王册封之时,没有下拨都少钱财,你们猗氏国要无偿供应杨国三十年食盐,以表祝贺,以表支持。”

    猗氏君回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猗氏国何以有力支撑三十年无偿供盐?朝廷的十之五成的盐税,何以上缴?”

    晋穆侯回声:“哪你就无偿供给杨国食盐十年吧,而我们晋国的食盐进口价格,优惠的价格就按照朝廷税收之五成税价,加上一成的人工成本,作为对晋国的食盐进口计价。”

    猗氏君再次回道:“宣王王子立国,我等也不好不表示,那么,就按照成本价格,税收五成,人工一成,合计六成的价格供给杨国三年,晋国也按照税额之外,另加三成的价格供给一年,以后每年按照一成的上涨幅度递增,直到平价为止。”

    晋穆侯很是不爽,派晋国盐司司正再次前往猗氏国进行商业谈判,晋穆侯的底线是六点五折,也就说,除去税收之外,除去人工之外,仅有零点伍的利润留成。

    这个谈判无法进行下去,双方谈崩了,晋国盐司司正扬言威慑,并说:“不管你如何供给杨国,你总要从晋国境内通行,我们收取三成的过境费,总是可以的,你们要是不答应,到时杨国将你告到王上哪里,我看你如何交差。如果你绕道而行,其他几个国家,也会如此,到时你不要哭着找我们。”

    这是吃霸王餐,吃霸王盐,这是留下买路钱,这是雁过拔毛。

    猗氏君也火了,说道:“猗人从来没有怕过威慑,也没怕过谁,北方几国,如果要收过境费,我们也就断绝贸易,不相往来。”

    确实如此,郇国是猗氏国的邻国,中线直达从郇国,晋国,这是最理想的路线,如果走西线,虞国在黄河之边,耿国也在边上,断了从西走的路线,如果走东线,经过安邑,垣国,倗国,再走霸国,这样的通关费用也是很大,再绕道走太行山西麓,那里的泫氏国的少数人还会抢盐,也是不安全,万一王上下令免赋送盐到杨国,还真的没线路可走,都要过境,都要过境费,这生意没法做了,这真让猗氏君苦恼之极。

    如猗氏所料,宣王下令猗氏君,“免赋五成,一成人工费用作为猗氏人的公益劳役计算,供给杨国十年食盐,作为杨国新建立国之资助。”

    猗氏君接令后,手抖了,这如何送盐到杨国?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收过境费三成,如果走两个国家过境,就是六成,这比平价的食盐还贵一成。

    杨国,侯爵,人口众多,用盐量大,这个亏本王命,如何完成,而且十年之久,时间那个长啊,十年的亏本生意,到时亏得可能连家都认不识了。

    猗氏君徘徊再三,决定进行第三次商业谈判,过境费问题,或者免过境费的食盐供给价格问题,同虞国和耿国商谈,结果让猗氏君更晕了,虞国要过境费五成,耿国四成,要不同等价格从猗氏国进口食盐。

    这也是说,虞国的意思,就是按照税前价格,成本都不够的价格供应虞国食盐,耿国还好,刚够本。

    猗氏君绝望的回来,想了想,还是低头走中线,于是先和郇国商谈,郇国要价还算可以,看在邻国邻居关系,同等贸易抵消过境费三成,也就是平价盐含税价打七折。

    猗氏君派出使臣前往晋国谈判,晋国盐司司正笑道:“如果猗氏君当面流泪,或者假装流泪,我们晋国的过境费按照原来所说三成收取,如果不哭,也行,改成四成收取。”

    这个谈判无法进行,使臣回来复命,猗氏君欲哭无泪啊。

    猗氏君衡量再三,算了一下亏本买卖的总账,也就说杨国的十年食盐的供给总量,要亏掉三个候国十年用盐利润的总和。即使如此,猗国君也不是不想送盐,而是无法送盐,盐路不通。

    猗国大臣建议,既然周边邻国联合制裁猗国,那么可以反制裁他们,对这几个国家实施断盐切断供给。

    猗国君采纳谏言,断绝晋国,耿国,虞国,郇国的食盐,他们要用盐,只能从其他邻国购买食盐。

    这样一来,猗氏君三个月也没有搞定运输线路,杨国食盐告急,来使摧盐,又一个月过去了,仍然不见猗氏国送盐的车队,杨国人民断盐。

    杨国断盐,杨国侯上报宣王,宣王火了,下令晋国前去讨伐教训猗氏君。

    晋穆侯接到王令,笑了,如他所料,联合制裁的结果,就是战争,这是资源掠夺的一贯套路,多边经济制裁效应显现出来,大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经济掠夺资源丰富的国家,能源供应,生活必需品的资源不是任何地区都有的,要想廉价获取,要想不劳而获,只有制裁和战争。

    宣王并不知道多边邻国收取过境费的问题,只知道他的王命猗氏君没有完成,一拖再拖的让杨国断盐,断盐的后果,大家都清楚,杨国人民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也是很后怕的事情。

    同属一个王朝统治下的诸侯邦国,诸侯邦国之间,一般只有收取通关费,那是一笔很小的关税,可是晋国等国,为了制裁猗氏国,达到廉价进口食盐的行为,也属不正常行为,也是很少见行为,他们之所以得逞,主要还是抓住王子杨国侯这个立国初期的关键时刻。

    一帮阴险的家伙。

    猗人论折不弯,打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见惯不怪的事情,猗氏君已经做好应战的准备,他还和往常一样,战备没有更换,还是骑兵短刀上阵,保护盐湖城。

    可是他忘了,现在时代变了,主力军已经是战车时代了,骑兵只能排在第三战备力量,第二都不上了。何况猗氏国还有一片平原地带,适合战车之战。

    晋穆侯已经率一万战车,和一万骑兵,还有五千步兵,兵分两路,借道郇国,到了涑水平原的猗氏城的郊区,和安邑境内,晋穆侯要先攻打猗氏国国都。

    其实,攻打猗氏国国都,这只是晋穆侯的幌子,他的主要目标还是中条山边上的盐湖城。

    晋穆侯攻打猗氏国国都,让猗氏君感到奇怪,每次外敌入侵,无一不是攻打盐湖城,所以,他将所有骑兵主力大军全部部署在盐湖城守防,而国都仅有一万歩兵守城,当猗氏君得到晋军攻打国都的时候,慌了,赶紧调八千骑兵回援国都,不然,迟了,国都即将被破。此时的盐湖城,仅仅乘下两千骑兵留守,力量实在薄弱。

    当猗军骑兵赶到国都时,双方正在对阵,猗军合兵一处,抵御晋军,还好,双方战平,胜负参半。

    不是晋军实力不够而是晋军不再这个看似主战场的战场上,他只是想拖住猗军,让驻扎在安邑的一万五千晋军,有机会攻打盐湖城。此乃调虎离山之计,当第二天,双方再一次对阵之时,盐湖城的战役已经打响,一万五千晋军围剿两千猗军骑兵团,那是小菜一碟,实力悬殊太大,不够成比例,晋军悉数剿灭猗军两千人马,一个不少,盐湖城盐场的盐工愤怒了拿起铁锹,棍棒起来反抗,这些百姓在晋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残忍的晋军,杀尽盐工,全面占领盐湖城,以及整个盐湖地区,方圆两千六百多方里的湖面,都在晋军控制之中。

    当猗氏军得到盐湖城以及盐湖水面已经失去,大骂晋军,号令全城百姓拿起家伙,全部出城,驱赶晋军。

    当晋军得报盐湖城已经收入囊中之时,晋军也无心恋战,于是撤退三十里,到了盐湖城,和那里的晋军合成一处,牢牢地控制盐湖城以及盐湖水面。

    猗氏君丢掉盐湖城,痛心不已,不管如何心痛,都无力收回盐湖城了,晋军的目的还是为了盐的资源而来。

    晋国侯,得到盐湖,立马上报朝廷,向宣王表功,同时下令火运盐前往杨国,杨国的盐荒得到解决。

    宣王得到战报,得知杨国盐荒已经解决,想了半天之后,下令奖赏晋穆侯。

    晋穆侯原来以为他占领了盐湖之后,宣王就会让他主管盐湖的盐资源,没想到宣王将盐湖城赏赐给了朝廷盐政司司正赢子,作为食邑,晋穆侯傻了,盐国的分封,这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晋穆侯无奈何地的撤军回国。当然,宣王对晋穆侯的嘉奖也不会吝啬。

    盐国,子爵,国都盐邑,建于盐湖之北,背靠中条山。盐国君受封之后,并以国为姓,称盐氏,负责产盐,运盐。这也是宣王为了避免诸侯间继续因为盐而生矛盾,避免战争的再次生。

    这是有史以来第三个因盐而设立的国家封国,第一个海盐生产创始人夙沙氏,夙沙煮海,之后,成为黄帝重臣,其后人受封夙国,沙国。第二位是商朝末年的盐商胶鬲,商通鱼盐之货,无意中成为大商朝大臣,不久,背叛商朝,投靠周武王,之后,周武王立朝换代,封分其国为胶国。第三个就是这个伯益之后的赢子,从周孝王时期担任周王朝盐司司正,到了宣王这一代的赢子,制盐水平,确实是制盐人的杰出代表,因为官吏职业而受封盐国。后世还有一个盐商,走了官运,叫做管仲管夷吾。

    条绒之战,过去不到半年,天下大旱,人们议论说,这是晋穆侯杀戮猗氏盐场的百姓,而遭天谴的报应。有人说,晋穆侯一定会被老天爷带去的。

    晋穆侯当然不信,他说他的命硬,凶气太旺,上天不要他这种凶人。

    老天爷也是捡软柿子捏,齐文公赤被上天带去了,晋穆侯大喜说:“终于有人顶罪了,看来齐文公诛杀七十造反大臣的罪孽比条戎之战的罪孽要深重的多,说明其中也有冤死鬼。”

    宣王二十四年,齐文公薨毙,在位十二年,太宰樊山甫派宰夫中大夫前去齐国吊唁。

    齐文公之子脱继承爵位,年号齐成公。齐国的礼制父终子继恢复正常,宣王很是开心,准备开始重用齐国。

    可是,这一年继续大旱。


如果您喜欢,请把《西周王朝》,方便以后阅读西周王朝第二百六十七回 猗氏断盐晋侯讨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西周王朝第二百六十七回 猗氏断盐晋侯讨伐并对西周王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