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燒神廟後圃得金銀 養老院前樓收孤寡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戚饭牛 本章:第十二回 燒神廟後圃得金銀 養老院前樓收孤寡

    却說湯撫台特令三首縣知縣官,分旬把五通邪神並男巫女觋三百六十三人分日遊街示眾,看得城鄉鎮市村區的百姓,人人破除迷信,曉得巡撫手段正道剋邪。風行雷厲,擇定年初一到上方山焚燒泥像及神廟。這歲首元旦,工商歇業,家家閉戶,人人遊玩,所以此番出城的看客,比舊年八月十八更加千倍,胥門棗市横塘一帶,較阊門中市南北兩濠尤為熱鬧,塘岸上幾無插足之地。但聞一棒金鑼響亮,文武官員道子,一起一起都上山來,煞是好看。足足過了一個時辰,兩旁看的人脚也立得酸麻了,直等到道子過完,一眾百姓們等放開脚步,提足精神,一湧趕上山頭,萬頭攒動,不知有多少人數。湯公出轎,文官各各跟隨,走進大殿,早有差役把各處封條扯碎,帶過魏阿狗,重復問了幾聲。各官多隨撫台到二殿三殿書院書房,以及廚房寶庫等處。這一所五通廟,正是造得層樓聳翠,上徹重霄,飛閤流丹,下臨無地,說不盡的畫棟雕簷、粉牆堊壁,不知費了幾許有用金錢,作此無益的所在,令人可驚可歎。照撫台原意,本想留此場所改作公共事業,繼而一想:不好,斬草務須除根,斬草不除根,逢春必要發。做官是蓬蘋浪蹟,今日在此,明年到彼,萬一换了他人來,奸民想法重興,則我一番心機,豈非白白空費了麼?不能愛惜,只頓付之一炬,削根斬枝,免得遺害於將來。隨即與藩臬司道府縣、中軍城守參將營汎等官僚屬,說起邪神五通歷年來害人不淺,今已將泥像與師巫游街示眾,諒百姓人等老幼皆知,此後再不準信奉五通,並不許民間疾病延請巫觋,凡屬師巫釋放後,四隣親戚取保,另作別業營生;五通泥像沈諸石湖,此間廟屋一火燒成白地,再不許重建房廊,請會銜出示,懸挂通衢。下屬誰敢說一聲不字,當然唯唯諾諾,連稱極是極是,遂将一聲號令:將所有廟屋盡行封鎖,屋內傢伙一件不能搬動,再將所捉師巫三百六十三人盡行細繩縛住手足,放火燒屋時,將師巫抛入火中。

    號令一出,一面兵丁放起火來,霎時间烈焰冲天;一面兵丁由細繩索梱縛師巫,這個當兒,三百六十三個師巫曉得盡數要拋入火窟活活燒死,這一嚇魂飛魄碎,號啕痛哭,力竭聲嘶,叫起撞天屈來,哭聲震動山谷,嚇得看客也面面相觑。内中有吃過師巫苦頭、受着師巫欺騙者,巴不得一一燒個乾淨。此時三首縣走到山前來做白面孔,說:“你們這班該死的師巫,照你平常作為,專門鬼話敛錢,本應活活處死。但是想你們有父有母有妻有子,殺不可赦,情有可原。湯大人體上天好生之德,你們速去懇求,立誓去邪歸正,自經赦後另作別業,世世不作騙人事體,本县身為民之父母,今日看你們煞是可憐可恨,汝等肯改過從新做好百姓,棄賤業別謀生計,並勸同道勿再胡為,本縣當代汝等向撫院大人前叩恩,貸汝們一死。你等情願立誓,去邪歸正否?”這班三百六十三人,聽得湯撫台要把他統統活活燒死,豈不驚懼?此刻聽得知縣大老爺肯他代們乞恩,豈不快活?於是同聲齊呼救命恩公,情願立誓去邪歸正,永遠不再胡為。親戚鄉鄰甘出保結,三首縣做紅白面的向湯撫台叨情,好容易總算答應了,眾師巫個個叩頭,如同搗蒜相仿,跪在一旁。看火焰冲霄,燒了一殿又燒一殿,看的人看的好看。午牌時分燒起,直燒到半夜方止。湯撫台在申牌時分,吩咐三縣把三百六十三人仍舊帶回各縣,另外將廟祝魏阿狗一名枷號臬司衙門,示眾三月,從寬取保釋放。其餘師巫,嘱他切具甘結改業,放他回去。三縣連連種樹。火燒場自有行春橋圖董地方保正照料,明日進城報縣不提。新年日短,湯撫台打道回衙,藩臬司道各文職、中軍守備各武官,各各坐轎的坐轎、騎馬的騎馬,分道賦歸,明日再來上轅請安聽訓。

    却說上方山上火燒過了殿宇樓閣,可憐焦土彷彿如秦始皇帝的阿房宫,昔日雕闌畫檻,今日瓦礫荒蕪。地保經造鄉民等把殘火澆息了,所有燒賸枯木斷樑,自有横塘一帶江北草棚裏江北老來拾取偷拿。事有極奇怪不可思议,却正有一江北老婆,小脚伶仃,手裏拿了竹夾,背上掮了竹籃,一步一颠,白髮蓬鬆,青衣襤褸,如同丐嫗一般,剛巧在三殿基址邪神太太臥宫地位內,搜尋有無殘銅廢鐵,伛偻在地。保正走來叫喊,不許老婆揠扒,那江北婆一嚇,將手中竹夾一挑,天下事無巧不成書,挑出金光耀目的幾絛金條。那保正原想藏匿,無如年初四城內出來看客不少,保正豈敢藏匿,隨即喝退江北老婆,走過來一看,目定神呆。不是別樣,乃燦燦黃白物也!看了摳下身去,把手細翻,金銀不少,遂即檢了兩錠藏在身邊,趕進城來報縣得功;一面吩咐家中人看守。他趕到縣衙,直進宅門,看門人見是着役保正,隨即稟報縣官。此時縣官姜老爺,正在上房與太大對脚背吃中飯,年初頭上燒的年東,雞呀鴨呀肉呀魚呀糟貨呀,擺得滿枱滿桌。太大齊巧夾了一塊肥鴨,送與老爺飯碗上,姜老爺笑迷迷接了,自己亦夾了一塊嫩雞,敬還太太,好算得举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好夫妻了。看宅門的心腹二太爺,名叫連貴,那連貴素日穿房入戶,不避什麼的,所以今朝看見有人來稟事,馬上進來稟報姜老爺,得知上方山那邊來的人。這是撫台公事,如何敢半絲怠慢?保正進城來,一定有緊急事情。聽了連貴稟報,立即丟落飯碗,連搭太太敬的一塊壯鴨也來不及吃,連忙三步兩跨的走到簽押房來。宅門二太爺喚胥門橫塘保正進見,那保正走進簽押房,打了簽請過安,隨手把上項事情一一禀告,然後在懷中揠出兩錠燒殘的金銀呈上。姜霞初看了,翻來覆去的再看了幾遍,說:“汝速即回去,把火燒場看守,以免旁人盜取。”保正回答:“已經飭家中老婆兒女看守。”姜知事點頭,說:“你辦事能幹,將來重賞。”保正聽了,又是贊他能幹,又是將來重賞,這快活那裏描畫得出。姜知縣既得發見金銀之信,隨喚衙門中幾個心腹,一同與橫塘保正前去保護,自己再入上房,將上項事告與太太知曉。太大自然迷花眼笑,恭賀老爺高陞有望。姜知縣趕緊吃了一些飯,喚站班伺候上轅辦公。一霎间六房三班齊集大堂上,擊鼓打點,縣官坐轎上轅,見了撫台大人,跪安之後,隨即稟知上方山發現金銀,即袖出金銀錠两只。湯公了看大喜,囑姜知縣速即出城到上方山,所有火燒場上發見之金銀,盡數掘出送歸本院,再作別用。姜霞初奉命之下,不敢逗留,隨即出城,將火燒場上之金銀盡行掘出,用船載入城來,上院交納。用天平一秤,足有二萬餘兩,内中黄金一千三百兩,其餘那是白銀。湯撫台吩咐送交藩庫收貯,一面與紹興師爺商量:城內養老院前樓空廢,城内外孤兒寡婦實多,現在既有此二萬銀子,正可收養寡婦孤兒,經費有着,可以開支。即日召集紳士同議,大家非常忻喜,不日興工,將養老院之前屋修理,出示招收孤兒,自一歲至八歲者少年;寡婦自願清節守貞者。告示一出,報名者紛至杳來,十日不到,二百人早已滿額。後至者無處安插,湯公心有不忍,因此另造清節堂於虎邱山對河,專收寡婦。其養老院之前樓,則專收孤兒。開創之日,湯公手寫“老安少懷”匾額,懸諸門口,並書一聯分挂左右,文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城中百姓莫不稱誦賢德,口碑載道。上方山任其荒蕪。

    最是奇怪事體,自從上方山燒滅之後,下縴埠褚家哺坊裏新婦病也好了,所有巫觋三百六十三人,與廟祝魏阿狗,盡行由三縣審過一堂,親族鄉鄰出具保給釋放。這一件公事至此,作一個結束,萬民戴德,為立石坊於胥門接官亭下,題曰“民不能忘”。從此湯公又要整理屬下六十三州縣,考察勤惰貪廉,各加按說,奏明升黜。自有太倉州嘉定縣陸稼書先生之事。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評

    焚燬神廟,痛責師巫,鋤邪納正,為民除暴。湯撫台的是不凡宰才。觀其焚廟得金,半錢不私,移築院墅,养孤撫寡,清、慎、勤三字,湯撫台足當之矣!

    三百巫觋生死间不容髮,得知縣一言始免於死,情殊艱險,文筆亦极寫其緊迫之致。

    姜老爺為公忘餐,其關心國事之忱,正與湯撫台相同。有此清廉之宰,滿清烏得不興。


如果您喜欢,请把《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方便以后阅读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第十二回 燒神廟後圃得金銀 養老院前樓收孤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第十二回 燒神廟後圃得金銀 養老院前樓收孤寡并对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