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曹操谋杀不成说明了什么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本章:二、曹操谋杀不成说明了什么

    ——人类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

    《三国演义》这本书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可能有的同学还读过。它是我国明代作家罗贯中写成的著名的历史,反映了东汉末和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其中描述了许多精彩的、有趣的事件。在《三国演义》第四回有一段曹操企图谋杀董卓的故事。曹操是汉末有名的军事家,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曾经建立私人武装讨伐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武将,后来篡夺权位,专断朝政,受到反对。

    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曹操带着一把宝刀去见董卓,到房里看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旁边。他谎说自己的马瘦弱,所以来迟了。董卓就叫吕布去把一匹好马牵来送给他。董卓因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便侧身向里躺着休息。曹操见房里没有别人,心想这家伙今天该死了,立即拔出腰间宝刀,正想下手。想不到董卓床里有一面镜子,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忙回身问道:“你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回到房外。曹操知道谋杀不成,急中生智,赶忙捧着宝刀跪下,说:“我有宝刀一口,特献给你。”董卓接过去看,确实是一把好刀,就收下了。接着董卓陪曹操到屋外看马,曹操借口试马,出了大门,快马加鞭,一去不复返了。

    待曹操走后,董卓和吕布这才感到曹操的行动不正常,越来越疑心,便派人去追。可是,曹操早已无影无踪了。于是,董卓断言曹操一定是来行刺的,立即下令捉拿曹操。

    曹操行刺不成反倒被人识破。曹操为什么行刺不成呢?

    我们可能会想得到,就是因为董卓床里面的镜子照了曹操拔刀的动作,让董卓看到了,因此曹操未能下手。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有这样两个反映过程,首先是镜子照了曹操拔刀的动作,这是镜子的反映,其次是人脑的反映。镜子反映的是拔刀这一表面现象,人脑反映的是谋杀这一本质。什么是反映呢?反映就是说某一事物作用于另一事物,这一事物的表面形象就在另一事物当中映现出来。比方说,锄头作用于土地,土地留下锄印,锄印就是土地对于锄头的反映。天上的月亮照到水里,水里也出现一个月亮,水里的月亮就是水对天上月亮的反映。我们走路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脚印就是地面对我们脚板的反映。这里反映都属于物理反映。镜子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也是一种物理反映。这种反映是消极的、静止的、表面的、机械的反映,它只能使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董卓只能从镜子里看到曹操拔刀的影像,曹操行刺的本质却是无法用镜子看到的。

    而人脑对事物的反映则不同。人的大脑是一个构造非常复杂的物质体系,有非常发达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各区域担负着不同的反映功能,如视觉区、听觉区、嗅觉区等等,从而能够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感觉作出反映。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表,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曹操拔刀和试马逃避这两件事反映到董卓的大脑里,经过反复分析思考,看出了曹操企图行刺这一本质。人脑的这种反映功能是镜子所不具备的。可见,人脑具有反映能力,使人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想:动物也有大脑,不也同样具有反映能力吗?

    是的,动物脑也具有反映能力。但是人脑的反映与动物脑的反映不同。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在一切生物体反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感觉细胞,于是产生了感觉能力。以后,生物体又产生了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的发展,形成了神经系统。感觉能力随着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动物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愈发达愈健全,对外界的感觉能力就越强。高等动物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非常发达,而人的这些器官更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因而比动物具有更高的感觉能力。

    这样说,并不是说人的感觉是万能的,相反,它有很多局限性,如人眼不能分辨小于0.1毫米的事物,不能看到紫外线、红外线;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次声波等。

    并且人的感觉还远远比不上某些动物的感觉灵敏,如蛇可以感知由其它动物体温发出的红外线,在黑夜中捕食;蝙蝠有感知超声波的能力,避开障碍物,在暗中飞翔;鹰能在几百米的高空看到地面上小鸡的行踪;军犬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辨出人的气味而去追捕罪犯,等等。它们的这些感觉能力是人所不能比的。

    然而,人并不是消极的,人能够通过实践创造出人工的认识手段,从而延长自己的感官,克服自身感觉器官的局限性。如人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科学仪器,能够看到鹰所看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分子和原子,观察到遥远的宇宙天体的运行。人类的这种能力,任何高等动物都是比不上的。

    同时,人类还能够从事生产劳动和语言交往,从而也使人类的反映能力比动物强得多。动物不会从事生产劳动,而只能依靠自身的器官本能地从自然界获得现成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某些机灵的动物,如黑猩猩、猿猴等有时能够利用天然的工具获取食物或者攻击敌人,但绝不可能制造任何工具。人类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这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由于需要交流思想,便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人的意识的发展。就这样,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产生意识,又以自己的意识作为指导,去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类的需要。这是任何机灵的动物都不可能做到的。由此可见,人类通过实践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很多东西。宏观领域里,我们知道宇宙广阔无边,其中有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它们都在按自己的规律运动着。我们借助于射电望远镜,可以觉察到距离地球100亿光年(光每秒钟走约30万公里,一年中有3153万多秒,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约为10万亿公里,这一长度称为一光年)的星系。

    微观领域里,原来人们以为原子是最小的;早就有人提出了万物是由不可分的原子组成的朴素猜测。到19世纪,人们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20世纪以来,又发现了原子核,并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还发现了质子和中子,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把电子、质子、中子都叫“基本粒子”,提出了层子模型和夸克的科学假说。近年来,又发现了胶子存在的迹象,说明有比基本粒子更深的物质结构存在的可能性。

    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一步步进行,一步步深入,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完全确切到比较完全确切,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精确。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的出现,宇宙航行的实现,回旋加速器、电子显微镜、激光测天仪的制造等等,显示了人类社会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使人们的认识由宏观扩大到宇观,深入到微观。尽管对某一个人、某一时代来说,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今天我们还没有完全征服癌症一样;但对整个人类来说,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例如,电这种现象。在古代,人们对它是毫无认识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发展,到了近代,人们逐步地揭开了电的秘密,掌握了电的规律,并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又比如,在19世纪上半叶的化学,有机物还是神秘的东西,而现在人们却可以按照各种有机物的化学成分用人工的方法把它制造出来。奥秘的大门终于被人们打开了。

    正如恩格斯指出:“这些不可理解的事物,已经被科学的巨大进步逐一地理解、分析,甚至重新制造出来了;而我们能够制造的东西,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是不可认识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8页)

    -----------------------


如果您喜欢,请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方便以后阅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二、曹操谋杀不成说明了什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二、曹操谋杀不成说明了什么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