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者的“霸道”与原则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米晓海 本章:一、管理者的“霸道”与原则

    近30年来,中国企业的成长主要依靠市场驱动,不断涌现的市场机会,被有胆识的企业家抓住,通过引进设备技术和边学边干的市场营销,向市场推出产品,获得成长,这与美国企业在二战后基于能力的成长完全不同。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成长方式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基础的管理能力,在高速成长的背后,可能掩藏着忽然到来的破坏性崩溃,而这无疑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么多年来,格力空调在业内一直以品质过硬而著称,在消费者心目中,格力空调也一直享有“买品质,选格力”的声誉。先是2000年滨淮两地销售倒戈,后是2003年5月格力高层惊爆高管腐败丑闻,在2003年似乎注定是格力的多事之年,让人看花了眼,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在业界内外引起一片哗然,使得人们对其企业管理体制是否严格和规范产生了质疑。 滨江和淮地事件发生后,有一家媒体“幽默”地用了《用人失察董明珠要学面相》的标题,使得董明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不管是媒体还是个人,描述董明珠的个性时,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倔强”“强硬”“霸道”。这些词,没有一个看起来让人感到舒服。奇怪的是,这些词一旦放到董明珠身上,就立即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活力与张扬,以及一份自觉不自觉地对董明珠的敬意。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经营部长后,着手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整顿,不仅得罪了一些员工,还得罪了个别的企业领导。刚开始的时候,员工对董明珠的这种霸道一点都不适应。这些养成了国营企业懒散毛病的员工,面对董明珠只讲原则,不讲情面的工作作风,均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董明珠走进办公室,看见不知谁带了一堆土特产来,大家正在抢着吃。董明珠一下子火了,她厉声责问:“谁让你们上班吃东西的?”董明珠话刚问完,下班的铃声就响了。忐忑不安的员工都松了一口气,以为都躲过了一劫。

    没想到董明珠是个认死理的人,别说是提前了半分钟,就是提前了一秒钟都不行。她宣布:刚才吃零食的人每人罚50元!这不是天生的南京人的倔脾气,而是出于公心。这件事让大家认识到了董明珠对工作制度的苛刻。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董明珠太不近人情。可董明珠明白,她要是和别人一样太“近人情”,那经营部的工作又要回到以前的懒散状态了。也正是因为董明珠这种在工作上严格纪律的作风,经营部很快成为格力公司效率最高的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跟着董明珠一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不知是谁说过,女人是水做的。言外之意,女人天性之中就是具备一种柔情的。可要是把这句话放到董明珠身上,那些和董明珠打过交道的人肯定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就她?走过的路都不长草!柔情没看出来,霸道倒是时时感觉到了。”董明珠的理念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就连她也承认自己是个霸道的人。这不光体现在她的说话上,还体现在她的做事风格上。 比如,董明珠由始至终,绝对不允许经销商跟她叫板。她规定经销商卖什么价,经销商就必须卖什么价。而且,如果经销商的服务不好,她会毫不犹豫地将之清除出常对此,董明珠曾非常霸道地说:“不是你想卖格力就可以卖,我愿不愿意给你卖,还是个问题呢。”显然,我们可以找到众多的案例佐证董明珠的这句话。从一上台就清除了格力最大的经销商,到与国美的决裂,董明珠都毫不犹豫。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老外头痛,中国商家也无不摇头:拖欠货款100年都解决不了。董明珠说:“我就不信邪。”结果一年就全部解决问题。董明珠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中国哪有这样做生意的?董明珠振振有词:“就算别人全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1次。显然,我们可以找到众多的案例佐证董明珠的这句话。从一上台就清除了格力最大的经销商,到与国美的决裂,董明珠都毫不犹豫。 滨江和淮地公司情况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自己的一己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借鸡下蛋,把企业的资金源转移到个人注册的小公司,借格力品牌搞“体外循环”,严重损害了二三级经销商的利益,这是董明珠决不容忍的。

    董明珠认为,格力空调质量好,经营它能够赚钱。格力电器是大公司,经销商眼睛盯着珠海,我们的话绝对一言九鼎,经销商不遵守游戏规则,用不着别的处罚,不发货不就完了吗,只要我们态度够坚决,措施够明确,空调经营大户又能怎样?没有了格力的货源,他们立即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两个公司调整后,销售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增长,这说明董明珠免去高管的做法是正确的,格力空调在市场的业绩不是靠个人魅力的关系,而是靠优质产品,靠健全的游戏规则,靠良好的营销理念,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经过此事件,董明珠认识到,仅有好的制度和好的规则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人来执行,制度在完善,但是执行人将之束之高阁,或者选择错误执行人,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最棘手的正是经营人才的问题,全面驾驭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非单个人能力所及,需要有识之士,有用之人来共同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其次,就是企业家如何对下属的“放手”问题,放手的前提是信任,由于放手,企业同时增加管理层次,企业家所得到的信息会因此减少而影响决策,还可能导致对企业的控制力减弱,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放手”意味着效率。董明珠最常说的话是“企业领导要带头讲奉献”。在对待个人的物质利益上,她认为,在工作上永远不要满足,但在生活上要学会知足。国有企业的领导如果没有这一精神支撑就会失去平衡。许多企业家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太强化个人的利益,而淡化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同行业的大企业家相比,就她对企业的贡献来说,个人的收入也许很少很少,但是她走到哪儿,没有人不由地更加敬重格力,这是她引以自豪的最大收获。对于下属而言,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动力。大部分被信任的人都会兢兢业业,对他们来说,放手意味着信任,由于这种信任,人们会拼命工作,以证明上级对自己的信任是正确的,他会给自己加大工作的压力。站在人性的角度考虑,董明珠的一些做法不是非常令人赞同。虽然说上班时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是正确的,但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工作风格,就希望手下的员工都能和你一样为了工作抛弃了其他的生活。尤其是下班之后的加班问题,从公司的发展来看是正确的,但若考虑到每个人,这未尝不是对个人权益的一种伤害。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留下的后遗症:集体的利益总是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可是,集体的利益代表的不恰恰就是每个人的利益吗?遗憾的是,当我们过度强调集体的利益时,个人的利益实际上已经被架空了。中国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在加班问题上向来是被打工者所诟病的一个焦点。

    加班本身并不存在正确或是错误的分歧,合理的加班,即使在国外也很普遍。问题是,中国的众多企业,都在进行不合理的加班——有很多的加班者是拿不到加班费的。这显然歪曲了工作的本意。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假如每天都在为工作而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工作而工作,那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不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是工作狂,为了达到心中的一个人生高度,他们可以放弃所有的生活,把全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可毕竟这种人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如果我们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像工作狂那样为了工作什么都不顾,似乎过于残酷。有人会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企业都不存在了,怕是想加班都没机会了,生活就更成问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立足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董明珠不但对员工霸道,对经销商霸道,即使对她的上司,她也敢直言指责,毫不畏惧。我们知道,一个人敢于对别人霸道,要么是因为这个人特别有才,故而高傲;要么是因为这个人有权有势,才敢对别人霸道。可是,虽然我们承认董明珠有才,董明珠自己却不承认自己特别有才,她只是觉得自己勤奋。至于有权有势,董明珠显然并不具备。虽然说她现在是格力的总裁,但她上面还有董事长。而且,她的霸道早就在未任高官之时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董明珠坦言,之所以敢于如此霸道,不是因为她有才或者有权有势,而是因为她心中无愧,做每一件事她都是坚守原则,对得起企业,也对得起个人。“我心,日月可鉴!”“我很自信,也很坦然,这些年没有决策上的失误。”从来没有“横行天下”,只是“棋行天下”,棋行是有规则、有规范的走,如果我们只注意到董明珠霸道的表象,而没有发现是什么支持她这么霸道,那我们就无法客观地评价这个人。而董明珠对自己的霸道是如此解释的:“霸道”也好,“武断”也好,在我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但我绝对不是盲目地“霸道”和“武断”,而是经过深入的分析,感觉到一定能实现的时候,才作出这样的决策。现实中,有很多人,特别是手中有了一点点权力的人,也经常会表现出霸道的一面。不过,这些人的霸道,有点外实内虚,色厉内荏的味道。对比董明珠,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些人的霸道底气不足:首先他们的霸道不是个性的霸道,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霸道,而是权势的霸道,直白地说,就是狐假虎威,一旦没有了手中的权力,他们就霸道不起来;其次,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像董明珠这样为了原则而做到“六亲不认”,当一个人在威逼利诱面前都能够坚守原则的时候,即使这个人锋芒内敛,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逼人的气势,这就是“霸道”。董明珠的霸道背后,却是从不拿架子,不摆威风,她认为,要以员工为皇帝,就要走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的一切,重要的是不能以领导者视察的方式来进行,也不宜特意申明来员工中征求意见,而是应当像亲戚邻里之间的串门那样轻松随意,把格力真正凝聚成为一个整体。


如果您喜欢,请把《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方便以后阅读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一、管理者的“霸道”与原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一、管理者的“霸道”与原则并对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