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米晓海 本章:三、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

    2006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上,来自广东珠海的董明珠围绕“创新发展”的主题,提交了倡导在中国企业中弘扬“工业精神”的议案,不能追逐短期利益,建议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多干实事、少说空话、长期作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工业精神”是董明珠进入商海多年提出的唯一一个概念。现在,众所周知的是,我国虽然被称之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尚不是“世界制造强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6%。对此,董明珠直言,在国内具有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优势的条件下,众多企业用纯粹的“商业精神”来决定发展思路,导致追逐短期利益。此外,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家电业的盈利率为0.61%,濒临亏损的边缘。格兰仕2005年实现了120亿元的销售额,但是仅有1000万元的盈利。在国美等众多家电大卖场和部分大型家电企业的主导和实施下,已经“尸横遍野”的本土家电业每年都要上演几次价格大战,市场上一片泡沫化的虚假繁荣景象。而国美、苏宁这类家电零售连锁企业,2005年在取得历史最高营业额的同时,利润率也仅为2%多一点。而来自供货方的巨额进场费、促销费,以及漫长的付款账期为这个微薄的数字做出了高达两成的贡献。对比国际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盈利5%以上的数字,本土零售商应该感到汗颜。在以往的交易游戏中,虽然渠道控制者从制造企业身上攫取了利益,但它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赢家,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对利润的绝对追逐是商业精神的最大特征。董明珠表示,由于我们的社会缺少商业伦理的监督,加上整个社会精神的缺失,这种对金钱的追逐已经被放大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要能赚到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一点在零售业和制造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众多的案例表明,如果一切都以商业精神来指导,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谁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赢家。要打破“价格低廉-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的怪圈,格力必须同时拥有独立的技术和市常为此,不喜抛头露面的朱江洪,专注于技术;而董明珠则以雷厉风行的营销手段闻名于业内,两人正好互补。不过这么一来,人们更多谈到的是董明珠。事实证明,在中国的制冷业,董明珠一直把工业精神作为发展信条,但真正读懂其中含义的人又有多少?如果我们了解福特的故事,就会发现董明珠和福特之间是何等的相似。福特一次次地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一次次地进行研究、试验,只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不需要马拉的车的梦想。汽车造出后,他又一次次地进行研究、试验,最终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流水线生产,这一切又因为他的另一个梦想,要让每一个美国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开上福特汽车。格力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大家都在走多元化扩张之路的时候,它却坚持专业化的道路,一心把空调做好,目的不也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到好空调吗?一百多年前,福特因为执著的“工业精神”而成功。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做企业、做事也同样需要工业精神。工业与商业是不同的。这是一座用思想与汗水、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构造起来的大厦。大厦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种“工业精神”,朝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向未来。“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国的制冷工业界。我一直把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业精神’作为格力的发展信条之一,但真正读懂其中含义的人又有多少?”这是董明珠读《亨利·福特自传》后的一段感言,这个工业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吃亏精神。董明珠的寂寞,恰恰来自国人的这种“实际”思想。而董明珠之所以喜欢福特,是因为福特恰恰是“缺乏”这种实际思想的人。傲气的董明珠敢于吐露自己的心扉:“在聪明人居多的美国,只有一个发明汽车的福特。而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工业界,也很难找到与格力惺惺相惜的同行知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整体浮躁,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用“商业精神”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切以赚钱为目的,完全抛弃了对社会负责任的精神。其实,这不仅是企业界的一种现象,即使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社会的协调、整体发展。很多人对董明珠的做法会感到疑惑,一个做企业的人,努力把企业做好,让企业赚到钱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搞这些不实际的东西?再说,那是全社会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在很多人的眼里,董明珠这个人太不“实际”。董明珠所理解的“工业精神”,应该是指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所有行为都必须抱着对未来负责任的精神,简单说,就是“吃亏精神”。有了这种“工业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无限地聚合起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向前发展,并与世界接轨。

    这是董明珠的理解,也是董明珠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在董明珠心中,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必定是“工业精神”的实践者,即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了这些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地赢取利润。当代中国要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和他们的“工业精神”,他们也需要获得利润,但并不仅仅为了获得利润,他们的利润来自于自主创新而实现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从表面上,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都需要追求利润,但诚如董明珠所说,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如果从获利的方式来看,就会发现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的本质区别。与商业不同的是,工业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而紧密地联系,工业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延伸。与商业精神相对照,工业精神更讲求信用,讲求公平竞争,讲究长远利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格力多年的发展轨迹看到影子。对于“工业精神”的执著,让董明珠和格力的奔跑变得更有力量,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加入到跟跑的队列之中。“先做事再赚钱”,董明珠经常对经销商强硬地说:“你不能说今天卖格力,明天卖其他品牌,然后再卖一个什么。空调不好卖,卖洗衣机;洗衣机不好卖,卖冰箱。我就要你一辈子都做格力空调。”全国各地的格力经销商们,被董明珠要求对格力的企业文化“绝对认同”。董明珠要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把她的工业精神推进到格力的渠道里去。董明珠如此做,是因为她看到了“商业精神”所带来的极大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商业精神带给大家的不是共赢,而是两败俱伤。董明珠一直强调工业精神其实就是“吃亏精神”,这句话当然说得过于简单。 毕竟,一个企业必须保持基本的利润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要看到,董明珠所强调的“吃亏精神”的背后,实际上是专心做事,真心为消费者服务的观念。在空调行业习惯于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份额的时候,格力却默默无闻地潜心于工业制造,每年都拿出巨资进行产品的研发试验,并且在原材料上涨,空调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毅然采用名牌压缩机电机以及优质镀锌钢板、螺纹铜管,丝毫不在材料上偷工减料,这就是工业精神的表现。可以说,工业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吃亏精神”,它还包含着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董明珠说,过于强调商业精神容易使企业变得懒惰,这句话不无道理。为了赚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喜欢靠“捷径”赚钱的企业自然也就忽视了产品的研制开发,最后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总想着在短时间内赚取暴利,时间久了,产品的技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淘汰。从短期效益来看,工业精神确实是一种“吃亏精神”,因为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要投入巨资潜心进行技术开发,这一切,在短时间内都看不到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格力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赞誉。

    2007年1月20日晚揭晓的“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中,首次出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董明珠这位“工业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捧走了经济年度人物桂冠。这一桂冠意义深远,从评选的结果来看,本次榜单充溢着资本、环保、国际化等现代化语境,而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掌门人的董明珠能够跻身榜单与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董明珠表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格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产品,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事实上,十多年来,董明珠坚守“一个有责任的人,要敢立潮头勇担重任;一个有责任的企业,要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信念,已经将格力打造成为2006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拥有国内外四大生产基地的全球知名企业,使格力电器12年稳坐国内空调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冠军的宝座,2005、2006年连续两年荣登世界空调销售冠军,为国家创造了65亿元的利税,缔造了家电行业的奇迹。在商业精神泛滥的今天,她依旧坚守并高扬起甘于吃亏的“工业精神”的大旗,不打价格战、概念战,老老实实做产品,踏踏实实做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董明珠的当选代表着中国制造在经历了初步的装配制造阶段之后开始向高端制造挺进的进化路径。正如颁奖辞所说的那样,“10年磨一剑,她永不妥协,专注如一,用‘中国制造’创造世界纪录。她让全球为东方明珠喝彩:好产品,中国造。”格力的社会责任感,还表现在股市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格力一直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规范的行为去运作。既不违背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也不像一些上市公司所谓的大股东那样把上市公司作为摇钱机进行圈钱。当初格力筹募资金不过7个亿,到现在格力给股民的分红已经超过了16个亿,而在这一过程中,格力的净资产从1000万左右上升到了近30个亿。无论是股民还是格力,这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除了给股民回报,格力电器还考虑到企业的持续发展。格力电器整个经营从1997年起就不需要银行贷款,它在重庆建设的生产基地当年就给国家和地方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税收。同时,格力在西部建厂以后,经历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变化,带动了当地的配套产业,解决了3000人再就业的问题。这一次次的爱心行动,都表现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格力在支持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各界对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上所作出的努力。一个被人尊敬的企业家,肯定是一个对社会充满关爱的企业家。福特如此,比尔·盖茨如此,李嘉诚也是如此。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经济是明天的效益。

    21世纪的竞争注定是文化的竞争,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会消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如果您喜欢,请把《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方便以后阅读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三、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三、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并对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