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不同,不相与谋”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米晓海 本章:三、“道不同,不相与谋”

    董明珠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格力没有我,但没有我也没有格力。”毋庸置疑,因为董明珠,格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董明珠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极好,以至于在格力员工中流传着:“跟着董明珠,永远不会输!”但是董明珠的目标绝对不是仅仅当个好头,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整个格力企业走在行业的前列。争取做老大不容易,而真正做了行业的老大更是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更大的使命和压力。董明珠是充满霸气的,她在任何一种场合都毫不掩饰自己要把格力做成“中国空调行业第一个世界名牌”的热望。她敢向公众宣称:“我没有出错过,我永远是对的。”真正见识到董明珠厉害的人,还是那些和她直接交过手的人。

    1996年的一场激烈而残酷的价格大战中,国内各大空调品牌竞相降价,而董明珠坚决反对格力降价。经过讨论,格力采纳了董明珠的意见,决定格力空调一分钱也不降。可偏偏有人不听。此人是格力最大的一位经销商,每年的销售额上亿占格力电器销量近10%。

    他1995年在江苏开始与格力合作,只一年就成为格力第一销售大户,但经营格力的成功使他得意忘形,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公开宣称:“我要什么政策,格力就给我什么政策。”他完全不顾格力的营销章法,大搞倾销冲击各地市常通过跟格力上层的关系,在淡季向四川、广东、湖南、河北、江西、安徽等近10个省发货倾销,甚至低于进价抛售,严重破坏了格力的销售政策,使许多格力经销商无利可图。在这个冷夏,此人一下打入8000万元,大量要货。目的是大批囤积格力空调,只要格力降价,他就会不惜亏本去排挤别人,独占江苏市场,同时也使得格力依赖他。对于这样有能量的大经销商,生产厂家一般都会仰其鼻息,可董明珠偏偏不信这个邪,在她眼里,所有的经销商一律平等竞争,按照规模享受相应的待遇。于是董明珠通知对这位大户停止供货,即使他打钱进来也不发货。这位大户与公司高层某领导的关系非同一般,于是不但鼓动很多经销商接二连三地跑到珠海施加压力,告董明珠的状,威胁要放弃经销格力品牌,自己还出面到珠海,对董明珠软硬兼施。但是董明珠宁肯被撤职也坚决不让步。如果当时选择退让,容忍经销商的降价要求,格力空调的定价权将落入经销商的手里,格力将失去主动权,失去市场竞争力。踢掉大户的决定使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一天之内,竟毫不犹豫地扔掉上亿元的年销售额。令人称道的是,对大户的封杀维护了大多数经销商的利益,众多中小经销商大大出了一口恶气,军心得以稳定。自2000年以来,国美、苏宁等这些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攻城略地,在整个家电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大幅度提高,其地位直线上升。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商业连锁30强名单中,国美以178亿元的年销售额位列第三,在家电零售领域排名第一。长期以来,空调界一直沿用的是淡季打款,旺季甩货的交易模式,厂家挪用经销商的资金发展。

    国美则采用的是定期结算或代销的模式,利用厂家的资金求得自己的发展。伴随着力量的壮大,这些大卖场不可避免地希望谋求获得更大的市场利益,不断挑起价格战,甚至私自降低价格进行倾销。中国家电进入了终端是老大的年代,国美揪住了厂家在库存减压与盈利需求间摇摆不定的软肋,很多厂商都依赖大卖场,就会得罪中小经销商;得罪了这些中小经销商,他们就更加依赖大卖场,因此形成恶性循环。国美本来也是格力的销售商之一。

    2004年2月,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空调市场逐渐进入启动期。一向秉承“薄利多销”原则的国美,在格力背后做了一个小动作,未经格力允许,成都国美便将格力空调私自进行了降价调整。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董明珠得知消息,非常惊讶与不满。董明珠认为国美的行为破坏了格力的价格体系,并有损其一线品牌形象,她立即电告四川格力销售公司经理要求国美立即终止低价销售行为,并向格力道歉。国美倒是道歉了,但也不甘示弱,将全国各分公司的格力空调全部下架。董明珠被激怒了,她断然下令:停止向国美供货。当时,关于国美电器等渠道商残酷积压利润的责难甚嚣尘上,许多企业对国美都怨声载道,迫于对方过于强大,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据称,每一家新开的分店,国美都要求必须进入,如果不进新店就全国范围撤下该厂商的产品。国美以低于厂商定价的方式推动销售,产生的亏损甚至要厂商弥补。

    格力这一举措无疑是给许多厂家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格力与国美矛盾冲突的背后是双方不同的销售模式的较量。格力与国美两种分销体制的矛盾与冲突在双方的经营理念面前终将不可避免。国美是传统代理商的销售巨头,而格力则通过独创的“新兴连锁销售”模式不断验证着自己理念的正确性。确切地讲,国美模式是靠供货商的钱,解决了它的货款,然后用贷款解决了现金流,用现金流解决了上市,用上市回来再杀供货商。这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双赢原则的做法。董明珠再次表现了她的决策是极具远见的。董明珠说:“这件事发生以后,很多企业都拍手叫好,背后都说董明珠给我们出了一口气。但是我说既然给你出了一口气,你为什么不能跟国美进行一个平台上的谈判呢。后来我总结经验,不是黄光裕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企业有问题。因为你想依赖于它把你的产品骗出去,我认为”骗“字比较合适。如果你的品质很好,国美不卖,别人一样卖。消费者最终会来追寻买你的产品。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就是没有意识到注重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仅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把产品推出去。为了推出去不断在价格上进行较量,最后怎么办?那就偷工减料,进入一个恶性的经营环境当中。”2007年,有记者再次和董明珠谈到格力和大卖场之间的较量时,董明珠表示,格力之所以推出一些大卖场,是因为她并不认同某些大卖场的销售理念。董明珠的营销理念是“共赢”,消费者要赢,经销商要赢,厂商要赢。她对大卖场是存有质疑的:“它肯定有问题,认为以强欺弱,全国我最大,想把其他的店面都吞掉。这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更不可能得到成功。”董明珠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许多企业虽然对格力的做法拍手叫好,却不敢像格力一样退出卖场,原因在于“格力敢这样做,是因为有好品质,你不卖我的,老百姓还是要我的。有消费者,就不怕没有出路。退出国美后,董明珠开始自建销售渠道,对此许多人还是认为她不自量力。许多媒体和专家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有人断言:格力的渠道模式明显陈旧落后,离开了国美必定是死路一条。格力与国美的”分手,令许多人都为格力捏了一把汗,其中包括格力股票的持有者,大家普遍认为这对于格力来说是个特大利空消息,在当天的股票市场上,格力的股票因此下挫了好几个点。几乎所有人都善意地提醒董明珠赶紧与国美重修于好,现在空调厂家讨好国美和苏宁等大卖场都来不及,得罪他们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尽管外界评论纷纷,但格力内部却波澜不惊,董明珠的回答比格力发言人还干脆:如果跟国美等大卖场大面积合作,很多企业会死得更快。从表面上看,冲突起源于国美降价销售格力的空调,而实际上,格力和国美其实一直不甚和睦,这起降价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线。

    2003年4月25日,深圳国美曾开展了一次颇有争议的“买威力,送格力”的促销活动。

    本来促销活动送赠品是很正常的行为,很多消费者也都有这个概念,购买大商品送小商品,购买一线品牌送二、三线品牌产品,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次事件却彻底颠倒过来,买三线品牌威力赠一线品牌格力,显然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格力品牌的美誉,更是涉嫌不正当竞争,还扰乱了格力空调的市场价格体系。当时身为深圳格力分公司总经理的蔡杰非常气愤地表示:“国美为什么要联合威力来开涮格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格力是空调老大,由于我们一向奉行‘现款现货’的原则,违反了国美的规矩,国美坚持要‘厂家免费铺货,7天后再结算’,我们认为这一经营方式对厂家是极为不公的。还有一点,国美的进场费少则要五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这是一种严重的垄断和勒索行为。”格力发言人黄美芳认为,格力空调不打价格战,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格力会与遵守游戏规则的商家真诚合作,如果商家不遵守游戏规则,则没有合作的余地。不讲价并不代表格力空调的暴力倾向,我们的价格一直贴近市场,各销售公司也是依靠服务取得合理的利润。对于很多企业使用低价策略,格力方面认为,近乎竭泽而渔,宜谨慎使用。对于这场早晚要到来的战争,董明珠其实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双方对产品价格控制的争夺,它还关系到双方能不能有好合作的问题。同时,考虑到国美虽然实力雄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销售吞吐量巨大,但在格力的销售额中,它不过占了1%不到的份额。即使没有了与国美的合作,格力的损失也是相对有限的,因此格力并不惧怕这场斗争。正所谓“道不同者,不相与谋”,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商业理念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两家企业的冲突不是超越了利益之争,而是代表了两种商业理念的冲突。在新的市场格局下,格力与国美两种分销体制(“新兴连锁体制”和“传统代理商销售”)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国美是传统代理商巨头,意图通过连锁一统天下;而格力则通过独创的“新兴连锁销售”模式不断验证着自己操作渠道的可行性。这不仅仅是双方实力的较量,更是新旧观念之间的交锋。


如果您喜欢,请把《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方便以后阅读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三、“道不同,不相与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三、“道不同,不相与谋”并对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